为您搜集整理歌曲曲谱歌谱、简谱、吉它谱、钢琴谱!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 7家院团一年惠民演出过千场

流行类(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佚名2021-04-13 09:05

3月23日上午,济南市吕剧院在崔寨街道花二庄村小学举行“花开戏苑·艺润童心”2020-2021年度戏曲进校园活动,为学校的师生们带来寓言吕剧《东郭先生与狼》。活动现场,主持人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济南市吕剧院和吕剧的发展史。随着演出开始,同学们被生动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的表演和富有特色的唱腔曲调所吸引,看得十分入迷,演出现场不时发出笑声和掌声。

这样公益免费的演出,济南市已坚持了20多年。在城市剧场演出之外,我市7家市属国有文艺院团20多年来一直坚持把演出的触角伸向全市各个社区、农村,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据统计,7家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年度完成各类演出1500余场,其中文化惠民演出1080余场,占到全部演出的70%以上。

公益演出坚持20多年,多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我市共有7家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分别是歌舞剧院、京剧院、吕剧院、杂技团、儿童艺术剧院、曲艺团和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莱芜梆子剧团),均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完善政府文化惠民职责、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为根本,以广大城乡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组织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文艺作品送到基层,极大活跃了市民文化生活,繁荣了城乡演艺市场,为“文化济南”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处长马涛介绍,济南市属国有文艺院团的文化惠民演出主要包括公益演出走基层、戏曲进校园和立足城市剧场的“泉城大舞台”系列文艺演出。其中公益演出走基层活动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宣部等十四部委发起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至今已坚持20余年,成为该局长年坚持的品牌惠民活动,年度演出场次均在300场以上,曾多次作为惠民实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尤其2016年市政府更是将其列入全市十五件为民办实事之一;“花开戏苑·艺润童心”戏曲进校园活动,以市京剧院、市吕剧院、市莱芜梆子剧团为主体,以市属其他国有文艺院团为补充,遴选精品剧目和知名艺术家走进全市大中小学校园开展演出、举办讲座、组织实践体验和互动交流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戏曲青少年群体。该活动自2018年年底启动以来,已举办进校园演出400余场,累计观看演出的师生近20万人次,在全市掀起“戏曲进校园”活动的热潮。

在推进文化惠民演出工作中,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制定有利于惠民演出的政策和措施,通过经费扶持、政策保障和严格考核,促进文艺院团的演出热情,建立具有持续活力的惠民演出支持体系。

市财政设立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经费,每年从中列支500多万元用于购买院团进基层演出费用。同时不断加大惠民演出经费投入力度,每年从财政结余资金中列支部分经费用于组织戏曲进校园活动,为推动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文化惠民演出提供了资金保障。先后出台实施的《济南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演出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济南市购买公益性指令性文艺演出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为文化惠民演出建立了制度保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以市场运作手段,引导市属文艺院团提升演出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为保证惠民演出不走过场,落到实处,市文化和旅游局对院团演出跟踪督查、严格考核。每年都与院团签订演出合同,明确院团惠民演出内容、演出地点、完成时间以及监管责任,要求及时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演出任务;每场演出结束后,要如实填写“文化惠民演出回执单”,接受验收、评估;同时随机进行现场督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确保补贴资金切实用足用好。有效的考核管理措施,促进了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的顺利实施,不断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

“百姓看场演出,像过节一样隆重!”

在娱乐活动日益丰富的今天,开展文化惠民演出的必要性在哪里?也许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可以感知这种必要性:

去年9月,市曲艺团在济南西站下沉广场演出,来自全国的旅客们刚走出出站口就被悠扬的琴声鼓韵所吸引,山东快书、山东大鼓、快板书、相声、雷琴独奏等小型曲艺节目精彩呈现,现场叫好声、掌声不断,本来一个小时的演出延长了两个小时……外地游客一边观看一边评价:“哦,是山东大鼓,是老残听的那个吧?”“来泉城旅游,一下火车就看到文艺演出,这才叫文旅融合。”飘着雪粒子的天气里,乡亲们冒着严寒赶来了,有老人坐着轮椅观看演出,两个小时愣是没有一个人走;演着演着下起了蒙蒙细雨,居民们从家里拿来伞,撑开帮着演员挡雨……

市曲艺团副团长李洋介绍,有一次去长清演出,演员们还在做着准备工作,就有村民早早来了,第一位来的是位50多岁的大姐和家人,搀着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三人来到第一排,扶着老人在马扎上坐好后,大姐又把方凳放在老大爷面前,拿出猪头肉、花生米、酒壶、酒盅摆好。经过交流才得知,老大爷是大姐的娘家爹,听说女儿村里今天有曲艺演出,老人特意早早赶到,还让女儿准备好酒菜,“就像过节一样。”“说实话,不进社区、不到基层你看不到这样的情景。基层对于文化惠民演出的需求就是我们走下去的原动力。”李洋深有感触地说。

在少年儿童中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播撒戏曲艺术的种子,则是“戏曲进校园”的意义所在。精彩的京剧武戏《小商河》《三岔口》、经典现代戏《平原作战》《红灯记》、传统剧目《穆桂英挂帅》《锁麟囊》、吕剧《墙头记》《喝面叶》《王小赶脚》《借年》《姊妹易嫁》等经典剧目以及二胡独奏《赛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等经典民族器乐演奏,莱芜梆子《铡刀下的红梅》《江姐》都是经常进校园演出的戏曲形式和内容。

市吕剧院院长张玲介绍,在“戏曲进校园”的过程中,院团采取传统戏曲讲座跟赏析相结合、表演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生、旦、净、丑各个行当;每次演出都进行现场互动,设计了戏曲知识问答、经典片段模仿表演、现场学习身段等寓教于乐的环节,与学生互动在戏曲表演中两人怎样打招呼、如何发出假嗓等等,吸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在“送”戏入校基础上,各个院团还探索双向沟通“结对子”、合作共建“挂牌子”的新路子,市京剧院院长于鹤咏介绍,该院与山东大学共建“国际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山东大学开设了京剧课程,组织国际学生京剧社;市京剧院提供优秀京剧师资,为山东大学国际学生学唱京剧提供全力协助。同时,部分中小学还将戏曲纳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市京剧院每周二、周四下午定期到纬十路小学、新世界小学、营东小学、黄台小学等10余家学校进行京剧基础知识讲座和表演基本功示范教学;市莱芜梆子剧团每周三、周四、周五到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莱芜一实小、莱芜花园学校等学校辅导授课。下一步,“戏曲进校园”还要延伸到幼儿园,市京剧院与二机床集团公司幼儿园、炼油厂幼儿园等达成意向,让京剧的传承“从娃娃抓起”。

“田间地头‘零距离’的演出,感觉不亚于站在最豪华的舞台上”

有的院团长说,给基层社区和群众演出时的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丝毫不亚于站在最豪华的舞台上的感觉;有的院团长说,进剧场观看演出还是有距离,而在田间村头、社区广场举办的演出,让观众“零距离”“无死角”地接触艺术,感觉不一样;有的院团长说,这种距离便于和观众交流,能随时直接感知观众对于作品的反馈;有的院团长说,没有舞台,和观众伸手就能碰到,更深刻地理解了“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要让老百姓喜欢和接受,就要奉献出叫得响、过得硬的精品,即使是公益演出也不能含糊。“我们各个院团都是把最新最好的文艺作品和最受群众追捧和喜欢的优秀演员带到基层。”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孙静表示。如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等奖项的儿童剧《宝贝儿》、莱芜梆子《儿行千里》、京剧《大舜》等优秀剧目都是下基层常演不衰的经典,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李晴、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的闫磊、获得中国杂技“金菊奖”的孔海涛等优秀演员都是下基层屡见不鲜的常客。

张玲表示,进社区、进农村演出,加深了和人民群众的感情,更深刻地理解了演出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去基层演出,观众又是最宽容,都是给我们演员最热烈的掌声,有利于演员自信心的培养。”李洋表示,“我们新创作的作品,第一观众往往也是他们。因为曲艺最大的本体特征就是互动,这么近的距离,演员能收获最直接的反映。”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才能获得最新鲜的创作灵感和最丰富的创作素材。市曲艺团在历下区演出时,有居民反映:“你们能不能写一写我们的陈叶翠陈主任?”市曲艺团很快采纳了这个意见,派出主创人员去社区采风,很快一台由快板、情景剧、独唱、诗朗诵组成的情景剧《初心》就创作完成,并进社区进行了演出。

院团长们纷纷表示,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演出是文艺院团的中心任务”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公益演出始终是国有文艺院团的主要任务,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深入基层公益演出已经成为济南市各个文艺院团担负社会责任的坚定选择。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出台《济南市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创作力度,加大场次密度,强化考核力度,突出演出公益性,坚持演出长效性,扩大演出覆盖面,真正将文化惠民演出落到实处,为打造济南“戏曲曲艺大码头”改良群众土壤,播种艺术种子。

原标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 7家院团一年惠民演出过千场

值班主任:田艳敏

曲谱之家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hpppw.com 
本站歌谱来源于网友自行上传及网络转载,如涉及版权及隐私问题,请来信至,本站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