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搜集整理歌曲曲谱歌谱、简谱、吉它谱、钢琴谱!

媒体评专业防骗的90后小编被诈骗:别只当笑话看

流行类(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佚名2021-04-23 17:27
曲谱网

曲谱网_:媒体评专业防骗的90后小编被诈骗:别只当笑话看

  :马上评|专业防骗的90后小编也被诈骗,别只当笑话看

  中国新闻网今天发了一篇看起来很搞笑的稿件:他们一位编发过无数电信诈骗新闻的小编,最近被骗走5万块钱。这样一位“阅历”丰富的小编被骗,骗术是不是很高明呢?答案是并没有。

  按照小编的描述,这就是一出老套的、“冒充公检法”的“剧本杀”。骗子先是冒充所谓“南京警方”,称小编涉嫌洗钱,要把其名下财产转移到“安全账户”中。就这样在骗子的话术控制中,小编不仅把自己账户上的近3万元转走,还去线上借贷平台贷款了近2万。

  看完这个稿子,相信不少网友的反应可能是,就这?一个编过那么多电信诈骗新闻的媒体人,竟然中招这么低劣的骗术?回过神来的小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她总结了多个错误,比如不该随意接号码奇怪的陌生电话,不要相信公安机关的电话会被转接,不要相信所谓的“安全账户”,不要听任对方摆布转移到什么安静场所……

  这些总结听起来也不新鲜,稍微看多点新闻的网友,可能都很眼熟。所以这件事最大的教训可能就是,听说过骗局,和亲身经历骗局,还是会有差异的。那些被诈骗过的人,等事后反省的时候,也可能自责悔恨,那么简单的话术当时为什么就信了?可一旦身临其境,稍不留神,还是可能深陷其中。

  正如很多专家曾总结过的,电信诈骗本来就是博一个概率,其最可怕的地方不是骗术多么高明,而是在广撒网之下,总有些“大意”的人会中招。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下,警惕性也不一样。就像中新网的小编,平时从不接奇怪陌生号码,这一天鬼使神差接了,于是就把自己从新闻人变成了新闻当事人。

  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揭示了反诈骗的严峻形势。今天还有一则新闻,云南昆明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公布多起研究生被诈骗案例,包括注销校园贷类诈骗、冒充客服退款类诈骗、兼职刷单类诈骗、贷款类诈骗等。在骗子眼里,不管你学历有多高,都是潜在狩猎对象。而此前高学历者被诈骗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而在中新网小编被诈骗故事中,让人觉得稍感欣慰的是,反诈骗的机构其实已经很努力。小编挂断和骗子的通话时,手机上约20个未接来电、数十条微信消息、十几条其他未读信息。反诈骗中心警察第一时间监测到了她登录诈骗网址,用各种方式联系本人、单位、家人,并出动警力在单位周边搜寻她的踪迹。如果当事人能及时看一眼手机,损失本可以避免。

  当然,在所有的电信诈骗故事中,提醒受骗者提高辨别能力,虽然有必要,但毕竟不治本。加大对诈骗人员的打击,才是最重要的。中新网的小编记录下被诈骗的整个过程,包括骗子冒用的身份信息、沟通所用的QQ号、转账的银行卡号等,有了这些线索,警方及时追踪侦破、将这些骗子绳之于法,才是最好的威慑,也是这个故事最值得期待的句号。

曲谱网

曲谱网_:展望负面净利腰斩 养猪大户温氏股份再推股票激励投资者不干了

  展望负面净利腰斩!这家养猪大户再推股票激励投资者不干了丨问询风云

  此次激励对象,不但包括公司董事、高管,更有实际控制人温氏家族成员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等9人

  面对超级“猪周期”助力,市值曾豪冠创业板的肉猪养殖企业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温氏股份,300498.SZ)业绩非但没有起飞,净利润反而不如往年。

  4月21日晚间,温氏股份发布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年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49.24亿元,同比增长2.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26亿元,同比下降46.83%。

  同日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业绩继续走低。期内,其营收实现168.18亿元,同比下挫3.62%,归母净利润实现5.4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1.28%。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7.06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253.90%。同时,其总负债高达423.2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9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腰斩的净利润,及大幅攀升的负债,温氏股份再度开启股票激励计划。

  4月15日晚间,温氏股份披露第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内容显示,该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2.57亿股,占激励计划公告时股本总额的4.037%。其中,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2.37亿股,预留2000万股。

  草案披露,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9.26元/股,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与首次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相同。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不超过3741人。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在温氏股份此次激励对象中,不但包括公司董事、高管,更有实际控制人温氏家族成员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等9人。

  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披露后,深交所关注函旋即下发,其要求温氏股份对股权激励对象和业绩考核指标制定情况进行说明。

  业绩严重下滑

  温氏股份以肉鸡、肉猪的养殖和销售为主营业务,其创始人温北英和儿子温鹏程以承包簕竹养鸡场起家,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下快速扩张,并于2015登陆创业板。

  上市之后,温氏股份一度坐上“创业板龙头”位置。当2019年下半年超级“猪周期”开启时,市场亦普遍对温氏股份寄以厚望。

  不过,温氏股份并没有把握住市场良机再上台阶。据该公司2020年年报显示,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之下,其净利润却同比大幅下降46.83%。

  对于净利润下降,该公司解释,受国内活禽市场供给过剩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去年肉鸡、肉鸭销售均价同比下降超20%。鸡鸭养殖业务利润大跌,是公司净利润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错过“超级猪周期”行情的温氏股份,面对当前猪肉价格的快速下行,前景更加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春节之后猪肉价格持续回落,3月猪肉价格下降18.4%,降幅扩大3.5个百分点。进入4月,猪肉价格继续走低,数据显示2021年4月上旬与3月下旬相比,生猪每公斤22.9元,较3月下旬降11.9%。

  与此同时,养殖企业多为重资产运营模式,猪价快速下行,让去年在养猪业务上扩张的温氏股份面临极大压力。

  截至2020年末,该公司资产总额为805亿元,较期初增长22.75%,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养猪业务投入,使得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均大幅增加所致。

  这种“追涨”扩张的模式,无疑会推高公司负债,加大财务成本。当前“猪周期”反转,温氏股份将面临严峻考验。截至2020年末,该公司总资产为805亿元,总负债达329.12亿元。时至2021年一季度末,该公司总负债进一步攀升至423.2亿元,即一个季度负债增长近100亿元。

  4月16日,惠誉已将温氏股份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并确认该评级为“BBB+”。惠誉还确认了温氏股份的高级无抵押评级和未偿债券评级为“BBB+”。

  惠誉预计温氏股份的利润率将面临压力,从2021年开始鉴于生猪价格下降趋势,饲料成本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保持高位,这些因素都将让温氏股份的净利润情况再蒙阴影。

  温氏股份各期末负债情况

  数据来源:Wind

  激励计划遭质疑

  净利润近乎腰斩的情况下,温氏股份计划推行的股票激励引发市场质疑。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根据草案,该公司首次授予股票的价格为9.26元/股。虽然温氏股份股价处于持续下跌趋势,但这一价格仍明显低于当前股价。截至4月21日收盘,温氏股份股价为15.6元/股。

  或许受当前猪价下行影响,温氏股份的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条件制定颇为特别,考核标准不是净利润,而是“畜禽产品总销售重量”。

  根据激励计划披露,该公司第一个归属期考核目标为2021年度畜禽产品总销售重量比2020年度增长10%,或营业总收入比2020年度增长8%;第二个归属期考核目标为2022年度畜禽产品总销售重量比2020年度增长40%,或营业总收入比2020年度增长15%;完成比例大于等于80%且小于100%的,相应归属期内,激励对象当期公司层面归属总量为计划归属的限制性股票总量的80%。

  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不少投资者对温氏股份此次股权激励推出的时间、考核指标、推出目的提出质疑,认为该公司管理层并不在乎中小股东利益才不设分红利润指标。

  对此,深交所亦在关注函中要求温氏股份结合历史经营数据与未来变动预期、市场环境变化、行业及主营业务发展、在手订单等,详细说明业绩考核指标的确定依据及其科学性、合理性。

  除业绩考核指标外,引起市场强烈反响的还有该公司激励对象中的“温氏家族成员”。

  激励对象名单中,共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温氏家族成员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等9人,总激励额633万股。

  对于激励对象名单,有投资者在交流平台上质疑“连退休的名誉董事长都需要激励?”

  温氏股份回答到,公司名誉董事长温鹏程现为公司董事,也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仍在董事岗位上为公司的战略引领和生产经营做出突出的贡献。根据公司披露的《第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激励对象退休(含提前退休)的,该激励对象所有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由公司取消归属,并作废失效。公司将会严格按照草案相关规定遵照执行。

  对此,深交所在关注函中要求温氏股份说明激励对象中,公司实际控制人温氏家族成员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的具体任职及主要负责工作,拟获授股数的确定依据及合理性,是否与其职务、贡献相符。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

曲谱网

曲谱网_:“碳中和”路径下 学者建议尽快调整能源结构

  来源:中国经营报

  对“碳中和”概念的热议从两会一直持续到一季度末,受基本面利好影响,资本市场上“碳中和”概念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按照中央安排,目前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然而,和欧美市场比,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只有30年,同等情况下,欧盟用了70年的时间,美国则用了43年。

  在此背景下,中国实施路径也被世界所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认为,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是未来产业和技术竞争格局的问题。“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会形成不同的排放路径,当前我们需要解决城市病,空气质量,极端气候和灾害事件等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调整能源结构从而实现降碳目标,正在业内形成更多共识。多位学者也建议,“碳中和”路径下,未来能源结构应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

  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集(2015)显示,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东中西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占比分别为:东部50%,中部37%,西部13%,“碳中和”目标必然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发展。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执行)、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在城市“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城市发展动力以及竞争逻辑正在发生改变,建设美好的人居环境和促进高质量发展要依循经济发展的规律。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把337个城市的碳和常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并建立了全口径的评估体系,未来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效率,更要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推进。”一位研究城镇化的学者透露。

  尽管如此,“碳中和”行动方案的实施仍然面临了诸多挑战。

  贺克斌介绍,这种挑战和我国的能源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目前,化石能源占比中,中国占比高达85%。而欧美化石能源中,煤占比在1%-17%之间,中国高达57%。

  “2030年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煤、电、二氧化碳就要基本清零,非化石能源发电也要达到80%以上,从目前中国能源结构看,未来低碳转型的过程非常艰难。”贺克斌分析。

  不过,从全球范围看“碳中和”正在成为世界性话题。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做了相关方面的宣誓,其中有29个经济体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还有9个经济体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规定。

  基于此,我国也提出,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此后,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等多个部门也发布相关文件,围绕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话题进行了集中规划与部署。按照安排,“碳中和”目标下,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同时要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曲谱网

曲谱之家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hpppw.com 
本站歌谱来源于网友自行上传及网络转载,如涉及版权及隐私问题,请来信至,本站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