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负面净利腰斩 养猪大户温氏股份再推股票激励投资者不干了

曲谱网_:展望负面净利腰斩 养猪大户温氏股份再推股票激励投资者不干了
展望负面净利腰斩!这家养猪大户再推股票激励投资者不干了丨问询风云
此次激励对象,不但包括公司董事、高管,更有实际控制人温氏家族成员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等9人

面对超级“猪周期”助力,市值曾豪冠创业板的肉猪养殖企业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温氏股份,300498.SZ)业绩非但没有起飞,净利润反而不如往年。
4月21日晚间,温氏股份发布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年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49.24亿元,同比增长2.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26亿元,同比下降46.83%。
同日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业绩继续走低。期内,其营收实现168.18亿元,同比下挫3.62%,归母净利润实现5.4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1.28%。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7.06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253.90%。同时,其总负债高达423.2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9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腰斩的净利润,及大幅攀升的负债,温氏股份再度开启股票激励计划。
4月15日晚间,温氏股份披露第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内容显示,该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2.57亿股,占激励计划公告时股本总额的4.037%。其中,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2.37亿股,预留2000万股。
草案披露,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9.26元/股,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与首次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相同。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不超过3741人。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在温氏股份此次激励对象中,不但包括公司董事、高管,更有实际控制人温氏家族成员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等9人。
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披露后,深交所关注函旋即下发,其要求温氏股份对股权激励对象和业绩考核指标制定情况进行说明。
业绩严重下滑
温氏股份以肉鸡、肉猪的养殖和销售为主营业务,其创始人温北英和儿子温鹏程以承包簕竹养鸡场起家,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下快速扩张,并于2015登陆创业板。
上市之后,温氏股份一度坐上“创业板龙头”位置。当2019年下半年超级“猪周期”开启时,市场亦普遍对温氏股份寄以厚望。
不过,温氏股份并没有把握住市场良机再上台阶。据该公司2020年年报显示,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之下,其净利润却同比大幅下降46.83%。
对于净利润下降,该公司解释,受国内活禽市场供给过剩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去年肉鸡、肉鸭销售均价同比下降超20%。鸡鸭养殖业务利润大跌,是公司净利润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错过“超级猪周期”行情的温氏股份,面对当前猪肉价格的快速下行,前景更加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春节之后猪肉价格持续回落,3月猪肉价格下降18.4%,降幅扩大3.5个百分点。进入4月,猪肉价格继续走低,数据显示2021年4月上旬与3月下旬相比,生猪每公斤22.9元,较3月下旬降11.9%。
与此同时,养殖企业多为重资产运营模式,猪价快速下行,让去年在养猪业务上扩张的温氏股份面临极大压力。
截至2020年末,该公司资产总额为805亿元,较期初增长22.75%,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养猪业务投入,使得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均大幅增加所致。
这种“追涨”扩张的模式,无疑会推高公司负债,加大财务成本。当前“猪周期”反转,温氏股份将面临严峻考验。截至2020年末,该公司总资产为805亿元,总负债达329.12亿元。时至2021年一季度末,该公司总负债进一步攀升至423.2亿元,即一个季度负债增长近100亿元。
4月16日,惠誉已将温氏股份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并确认该评级为“BBB+”。惠誉还确认了温氏股份的高级无抵押评级和未偿债券评级为“BBB+”。
惠誉预计温氏股份的利润率将面临压力,从2021年开始鉴于生猪价格下降趋势,饲料成本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保持高位,这些因素都将让温氏股份的净利润情况再蒙阴影。
温氏股份各期末负债情况

数据来源:Wind
激励计划遭质疑
净利润近乎腰斩的情况下,温氏股份计划推行的股票激励引发市场质疑。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根据草案,该公司首次授予股票的价格为9.26元/股。虽然温氏股份股价处于持续下跌趋势,但这一价格仍明显低于当前股价。截至4月21日收盘,温氏股份股价为15.6元/股。
或许受当前猪价下行影响,温氏股份的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条件制定颇为特别,考核标准不是净利润,而是“畜禽产品总销售重量”。
根据激励计划披露,该公司第一个归属期考核目标为2021年度畜禽产品总销售重量比2020年度增长10%,或营业总收入比2020年度增长8%;第二个归属期考核目标为2022年度畜禽产品总销售重量比2020年度增长40%,或营业总收入比2020年度增长15%;完成比例大于等于80%且小于100%的,相应归属期内,激励对象当期公司层面归属总量为计划归属的限制性股票总量的80%。
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不少投资者对温氏股份此次股权激励推出的时间、考核指标、推出目的提出质疑,认为该公司管理层并不在乎中小股东利益才不设分红利润指标。
对此,深交所亦在关注函中要求温氏股份结合历史经营数据与未来变动预期、市场环境变化、行业及主营业务发展、在手订单等,详细说明业绩考核指标的确定依据及其科学性、合理性。
除业绩考核指标外,引起市场强烈反响的还有该公司激励对象中的“温氏家族成员”。
激励对象名单中,共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温氏家族成员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等9人,总激励额633万股。
对于激励对象名单,有投资者在交流平台上质疑“连退休的名誉董事长都需要激励?”
温氏股份回答到,公司名誉董事长温鹏程现为公司董事,也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仍在董事岗位上为公司的战略引领和生产经营做出突出的贡献。根据公司披露的《第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激励对象退休(含提前退休)的,该激励对象所有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由公司取消归属,并作废失效。公司将会严格按照草案相关规定遵照执行。
对此,深交所在关注函中要求温氏股份说明激励对象中,公司实际控制人温氏家族成员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的具体任职及主要负责工作,拟获授股数的确定依据及合理性,是否与其职务、贡献相符。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
曲谱网曲谱网_:大健康产业将迎爆发式增长 但社会如何接住?
大健康产业将迎爆发式增长,但社会如何接住?
来源: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4月17日,第24届哈佛中国论坛开幕式暨第12届中美商业领袖圆桌会议在京举办。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邀请中美两国20余位企业家与学者,探讨如何“重建互信,共迎变局”。
在其中的“后疫情时代下大健康产业发展与挑战”圆桌对话,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亚布力论坛理事长陈东升,元明资本创始人,迈胜医疗集团董事长,亚布力论坛创始人、主席田源,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均瑶集团总裁,董事长,亚布力论坛理事王均豪,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深入讨论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朱丹主持了本场对话。

以下为对话内容:
朱丹:经历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洗礼之后,“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大健康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首先请各位聊一聊:在后疫情时代,大健康产业有哪些趋势?
陈东升:去年我提出人类正在进入长寿时代,这意味着百岁人生即将来临,同时,人人带病长期生存。长寿时代一定是健康的时代、财富的时代,甚至是长寿经济的时代。如果说工业时代解决的是“衣、食、住、行”的问题,那么后工业时代解决的就是“娱、教、医、养”的问题,健康也就成为了关注重点。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整个国家、社会都更加重视大健康,这个趋势是肯定的。
刘国恩:对后疫情时代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我是这么理解的——虽然这场疫情百年未见,但从健康产业的发展总趋势看,它只是一个小波澜。为什么这么讲?新世纪之初,美国芝加哥大学诺贝尔奖经济学家Robert Fogel基于长期历史数据的分析指出,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会持续提高用于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的研发和生产投入,从而使医疗卫生注定成为主导新世纪各国经济的朝阳产业。
近期预测研究表明,到2050年,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经济将可能达到GDP的20%,超越目前美国18%的占比水平。因此,未来研究应该更多关注效率问题,即高达宏观经济20%的资源投入大健康产业,如何能否尽可能提高其资源的配置效率?如果效率高,那么中国医疗卫生服务达到GDP的20%甚至更高,就不是问题;反之,如果存在巨大低效或浪费,就是大问题。
田源:刘院长以统计数据推测未来20年、30年,大健康产业支出会达到中国GDP非常大的比重,但他更关心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我呼应一下。
如果大健康产业的药物和设备都从国外进口,效率一定比较低。过去,中国人用的药和医疗设备许多是进口的,要是中国的医疗卫生开支都用于进口,肯定会出现低效问题。
可喜的是,过去五年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已经从全球新药研发的第三梯队进入第二梯队,PE/VC投资从100多亿上升到1700多亿,生物医药企业层出不穷,还有很多赴美、赴港上市,创新药也在不断被研发出来。医疗设备也一样,比如现在中国大医院的CT和核磁设备多是国外品牌,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的全球前30名。但是这些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一批本土的医疗设备企业正在崛起。更多的政策支持就会提高效率,使大健康投资产生更大社会效应。
张黎刚:大健康医疗的发展,一定离不开顶级医疗。做医疗服务的机构,往往都倡导为客户和患者提供顶级医疗服务。但医疗资源的稀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一家公司依赖于稀缺资源发展,不可能成功构建规模化的医疗服务体系。这次新冠疫情逼着全世界医疗服务模式进行变革,催化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医疗大数据在健康医疗行业的发展。
从目前的全社会卫生投入增长看,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但对比发达国家仍有增长空间。这当中多少花在预防上,多少花在治疗上,决定了中国人口生命质量。预防医疗有很多手段,其中两个最主要的手段是疫苗接种和体检。相比传统体检,基因检测、AI技术能够帮我们更好地预测疾病风险。
尤其通过这次疫情,大健康产业进入了公众强需求时代,互联网、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会加速行业的发展,也会加速投资人在这个领域的投资,大健康产业将迎来新的机遇期和更多“蓝海”。
王均豪: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很有前瞻性。我们作为一家食品饮料企业,如何对接“康”这个领域,是我的一个思考。我们原先是做乳酸菌饮料和牛奶的,几年前均瑶乳业准备上市时,就更名为均瑶健康,切换到益生菌等新赛道。人们常说“治未病”,未来食品对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大家要思考食品行业怎么产业化。
后疫情时代的发展,也是“健康+科技”的发展。我也一直在思考,企业家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出来,产学研如何一体化,这些是我们大家要去做的重要事情。疫情之后,消费者的观念和饮食习惯也在不断改变和提升。所以,未来中国的大健康产业会爆发式增长。我还希望,我们的食品做出口时,国家多支持。

朱丹:大健康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大课题,至少涉及到四个维度:第一是人与社会,譬如通过制度实现社会互助和保障;第二是人与自然,好的自然环境下才能有人的健康;第三是人与自己,每个人都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四是人与未来,需要用前瞻的视野来审视生命。王总刚才说的,便是从“人和自己”的维度分析产业趋势。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政策面,各位怎么看待“十四五”规划中涉及大健康的政策?未来是否会有更好的政策出台?
陈东升:泰康原来是做人寿保险的,14年前开始进军养老领域,我们的战略很清楚,就是把保险做好,同时把医疗和养老的实体服务做好。我们在创新过程中,得到了银保监会、国家发改委等各部门的政策支持,国家政策都鼓励人寿保险公司投资和进入医疗、养老领域。泰康也探索出了一个新商业模式,将虚拟的保险、金融与实体的医养、服务结合起来,延长了产业价值链,关注客户的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长寿服务,让保险业真正服务于人的健康和养老需求,也在产业中建立起自己的优势。
中国今天的成功,就是发挥了后发国家的优势,始终鼓励各个领域的创新和科技发展。泰康正好走了创新这条路,所以才今天做出今天的新商业模式。
在大健康领域,我提出?“长寿时代泰康方案”。长寿时代一定是健康的时代,也是投资和财富的时代。长寿、健康、财富,三者构建了未来的长寿经济。人的寿命每延长一年,大健康支出就要增加。今天中国60岁以上人口有2.5亿,整个社会是否能接受得了这么严峻的挑战,社会政策需要如何介入?我认为,长寿时代的挑战,比区块链、5G的挑战还重要。
刘国恩:2016年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政策表述其实已经非常全面。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求更好地落实健康中国的相关措施。如何理解促进健康中国目标的关键,以下三个方面非常重要。
第一是全行业介入。全民健康的有效提高,需要所有影响居民健康风险的部门、行业都得统筹参与,不能只靠医疗卫生队伍的治病行动。第二是全生命周期管理。要实现“健康中国”,不能只看身体现阶段的健康问题,许多毛病可能在生命早期就埋下了隐患,所以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后期的医疗干预投入才能更有效。第三是全民参与。除了政府、社会的举措,居民个人如果也能积极参与健康行为的促进活动,总体收效自然更高。
我们还有很多举措和巨大潜力更好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特别是继续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进一步解放个人生产力,让14亿人口的脑子更好发挥产生新点子、分享新主意的优势作用,形成中国巨大的创新源泉。
最后一点,在信息文明时代,数据是最主要的生产力。除了推动信息革命的理论创新和方法技术,同样重要的是,如何使得全社会每天产生的能够让研究机构最有效的系统获取和应用分析,使之真正转化为推动中国信息文明的关键力量。同时,大数据涉及不少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等复杂问题,但信息革命的步伐时不待人,所以特别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手段,让大数据能够在保障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能够依规合法地有效使用,真正发挥其信息时代重要生产力的作用。
朱丹:谢谢刘院长。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的大健康产业也在快速发展,这个领域还有很多机会,譬如医疗服务下沉的问题,如何盘活基层的医疗体系等等。人口规模增长的红利消失了,但是结构性红利还有很大的空间,区域发展不均衡和城乡发展不均衡,依然是大健康产业应该关注的服务方向和市场机会。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趣快排SEO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曲谱网曲谱网_:国办:医保个人账户不得用于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支出
:国办:医保个人账户不得用于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支出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规范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在医保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可以用于支付参保人员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明确个人账户不得用于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属于医保保障范围的支出。(总台央视记者 余静英 顾小慈)
曲谱网相关曲谱
- 音乐安卓版1120发布:智能煲机、智能曲谱等新功能QQ
- 洛奇GM音乐会搞笑登场谱新年欢乐颂
- 歌曲《一生所爱》吉他谱附带解读!
- 葫芦岛11岁男孩获赞“魔音小王子”捡辣条袋上歌曲简谱学习
- 抖音最火的爱情说说短语唯美好听怎么听都不会腻
- 山地垂直自然带知识总结(附18座山脉的垂直自然带谱)
- 拱北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熊振国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同谱全民健身曲共圆体育强国梦
- 收藏好慢慢听!!10首穿透灵魂的英文经典歌曲
- 小提琴演奏家宋晓晨跳楼自杀年仅38岁曝原因引人泪目!悲痛
- 《陈婧霏》:谱一曲仲夏的梦
- 刘涛蒋欣主演《欢乐颂东方卫视首次打造季播剧
- 「知青岁月」两只老虎
- 简朴是种半懂的痛从马云吃方便面咸菜可以知道
- 网易新闻
- 小小说:唱山歌的忧与乐
- 王正谱到张家口赛区检查
- 牢记4点轻松读谱不是梦!?学钢琴如何阅读钢琴乐谱
- 有没有比较好的记忆技巧??五线谱有最快的记忆方法吗
- 听来自星星的孩子为你弹奏爱的五线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