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搜集整理歌曲曲谱歌谱、简谱、吉它谱、钢琴谱!

“熟鸡蛋返生”论文作者称实验后投稿:“不知原理只知现象”

流行类(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佚名2021-04-26 22:08
曲谱网

曲谱网_:“熟鸡蛋返生”论文作者称实验后投稿:“不知原理只知现象”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杨喆 实习生 何玥

  已经煮熟的鸡蛋还能“返生”?甚至孵出小鸡?

  近日一篇题为《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的论文在知乎、微博等多个网络平台上引发热议。文章宣称:“‘鸡蛋返生’,顾名思义,由熟鸡蛋再变成生鸡蛋。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样奇特的现象确实在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发生了。一群特别培训的学生,在郭萍老师指导下,正在进行一个奇特实验,即熟鸡蛋重新变成生鸡蛋,并将返生后的生鸡蛋进行孵化成雏鸡,并且已经成功返生了40多枚。”

  澎湃新闻记者4月26日注意到,在万方数据平台上能检索到这篇《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文章刊发于《写真地理》杂志2020年22期,作者是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平和河南某医院医生白卫云。

  澎湃新闻记者从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方面确认,上述论文作者“郭平”确系该校校长,本名郭花平,平时也使用名字“郭萍”。

  4月26日,论文作者、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花平回应澎湃新闻,相关论文确系其本人所写。但其表示这是自己个人的相关爱好,她是在做了相关实验后将实验报告投稿给《地理写真》等杂志发表的。

曲谱网

曲谱网_:巴基斯坦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80万

  新华社伊斯兰堡4月26日电(记者李浩)巴基斯坦卫生部26日发布的疫情数据显示,25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4825例,累计确诊800452例;新增死亡70例,累计死亡17187例;新增治愈4234例,累计治愈694046例。

  数据显示,巴累计确诊病例从3月11日超60万例到4月6日超70万例历时26天,从超70万例增至超80万例仅历时19天。

  目前,第三波新冠疫情仍在巴基斯坦快速蔓延,新冠检测阳性率、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和现有重症病例数近来均大幅升高,导致医疗系统,尤其是医用氧气供应,承受巨大压力。

  为防控疫情,巴政府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并不断收紧防疫措施,包括关闭新冠检测阳性率超过5%地区的教育机构等。

  巴总理伊姆兰·汗23日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呼吁民众严格遵守包括佩戴口罩在内的防疫措施。他说,巴政府已决定在确保公众遵守防疫措施方面寻求军方帮助。

曲谱网

曲谱网_:作息不规律、容易被忽悠……老年人上网成瘾成了大问题

  老年人上网成瘾成了大问题

  从只能玩微信到现在刷短视频、看直播,如今的老年人越来越新潮。“有了短视频,我不仅拓宽了眼界,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天刷刷短视频,成为60多岁陈梅的生活新习惯。她的话也道出不少老年人的心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我国50岁以上“银发群体”移动设备活跃用户已超1亿,而且看短视频成为了中老年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

  不过,作为触网新人,老年人们出现了易沉迷、辨识度低等一系列问题。不少子女们呼吁,平台能否效仿“青少年模式”,给父母也设定个“老年模式”。

  问题1

  作息不规律 刷视频刷到半夜

  说起母亲近半年来玩短视频的经历,市民刘松直言“喜忧参半”。“我妈前年生了一场病,行动有些不便,出门比较少了,心情也有些低落。”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老人开始玩起了短视频。“看着一些有趣的内容,我妈挺开心的,我也觉得挺高兴。”

  但是,高兴了没多久,刘松就发现了新问题。“我妈有时候晚上刷到半夜,作息都不规律了,血压也开始有点不稳定。”刘松有些无奈:“这下可让我体会了一把家有‘网瘾少年’的担忧。”只是上瘾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亲妈,这让刘松觉得挺难办:“我只能善意地提醒,话说多了,老人还不高兴,我也是管不了。”

  像刘松母亲这样刷视频上瘾的老年人不在少数。记者发现,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部分视频时长变长,短视频不知不觉消磨时间的“杀伤力”也在变大。根据某移动互联网调研机构去年发布的一份《银发人群洞察报告》,在超过1亿的移动互联网“银发用户”中,看短视频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2020年5月调查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当月人均使用快手、西瓜视频、抖音的时长分别达800分钟、1000分钟、1500分钟。

  为什么老年人刷短视频可能比年轻人更上瘾?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靳永爱分析,相比于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老年人触网时间较短,互联网带来的新奇感受要远远高于年轻人,因而更容易上瘾。

  问题2

  容易被忽悠 掏几千元学理财

  相比刷视频时间过长,更让子女头疼的是,父母在刷短视频时难以分辨纷繁复杂的内容,稍有不慎容易上当受骗。

  今年3月,市民王萌的父亲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条名为“黑牛购”的视频,视频里说“一元就能秒杀各种名牌手机”。抱着试试看的心思,老人点击视频进入,被诱导着花15元购买了一张会员卡。购买会员卡后,他才发现,所谓的“一元秒杀”只是小概率事件,根本不像视频所说的“一元就能买”。

  “这已经不是我爸第一次上当受骗了。”王萌抱怨中透着无奈。“去年,他刷短视频看到一个理财课程,说是十几块钱就能试听,就报了名。”随后,老人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并被“老师”强烈推销购买几千元的课程。“所幸我及时发现。去那个群里一看,内容有点跟洗脑传销似的,还说学会了投资几天就能赚回报名费,特别不靠谱。”在王萌的及时劝阻下,老人方才没有继续购买课程。

  几次被骗,让王萌不禁想要管理父亲的账户。“可是,这钱毕竟是父母自己的,我管着也不合适。”这让她很苦恼。无奈之下,王萌只能尽可能多跟父亲沟通,在付款前帮忙“把关”。“我不能一天老盯着他。”看到每次打开平台弹出的“青少年模式”,她觉得,平台是时候该推个“老年模式”了。

  问题3

  骗老内容多 点赞抽奖易轻信

  “因为老年人触网时间较短,他们的互联网素养也比年轻人要低。”靳永爱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一项针对老年人触网的调查发现,老年人对于网络上谣言、广告、诱骗内容等的识别能力普遍较低。

  “调查中我们发现,像是一些谣言或者诱骗信息,一旦冠上了相对权威的名头,比如‘北京大学研究发现’‘新华网报道’等,老年人往往都会选择相信。”靳永爱说。

  记者梳理了一些“骗老内容”,主要包括假冒官方账号;以“点赞抽奖”为名,假装送福利;称兄道弟诱导互动、见面诈骗;通过猎奇、伪科学等内容,骗取互动等不良内容,急需老年人在刷视频时擦亮双眼。

  在假冒官方账号方面,违规视频通常利用相似的用户名、头像及视频内容,冒充抖音、快手等官方账号,或冒充其他机构、公众人物,利用官方活动或平台不存在的功能、规则、方法、活动骗取用户互动。

  还有一些违规账号,利用了老年人的单纯善良,用称兄道弟、诱导交友等方式,诱导老年人进行互动,甚至见面诈骗。例如,有些视频通过“好大姐”“老头哥”等特殊称谓,或冒充名人诱导老年用户加好友,或者见面诈骗。还有的违规视频会在文字描述中写出“对方是你的通讯录好友”“对方是你附近的人”等欺骗性话术,诱导用户进行互动、观看直播。

  此外,还有的视频通过猎奇、伪科学、迷信或者特殊行为等,骗取老年人互动。比如这类视频会添加“点赞求保佑”“点赞发大财”等内容,还有的视频通过“给我个赞我就吃了这条活鱼”等特殊行为,诱导集赞。

  专家建议

  宜疏堵结合 护老服务做到位

  尽管老年人刷短视频“刷”出不少问题,但老年人触网也有不少积极作用。“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触网以及玩短视频的老人,普遍要比不触网的老人在幸福感、成就感等方面更高。此外,在代际关系上,触网的老人因为接触更多新事物,以及与子女沟通更多等原因,也比不触网的老人和谐度更高。”

  短视频不仅开阔了老年人的眼界,还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度。“我们的调查显示,目前老年人接触短视频更多的还是被动观看,但也有一部分人主动分享内容,甚至成为短视频达人。”靳永爱说。

  一项数据显示,短视频正成为帮助老年人获取信息资讯、融入数字社会、展现自身才艺、拉近亲子关系的重要平台。新闻资讯、舞蹈、萌娃、聚餐、美食、婚纱摄影、街头采访、真人萌宠表情包、明星、普法等成为老年用户最爱观看的前十位题材。

  60多岁的“模特奶奶”们亮出岁月铺就的另一种气质和美;专业的“律师奶奶”通过分享专业观点,展现银发族专业知性的一面;金婚夫妻记录生活点滴,展示老年夫妻的真挚情感……还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参与数字生活,成为网红。

曲谱网

曲谱之家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hpppw.com 
本站歌谱来源于网友自行上传及网络转载,如涉及版权及隐私问题,请来信至,本站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