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论坛在宁举办 特色优品博览会同步举行

曲谱网_: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论坛在宁举办 特色优品博览会同步举行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郭玲玲) 4月24—25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论坛暨中国中国特色优品博览会在江苏南京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办。活动以“同心启航再踏新征程·同向逐梦勇攀新高峰”为主题,以推动商贸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实际行动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农业农村部原总农艺师孙中华在致辞时表示,本次活动举办对推动全国商品交易市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市场是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农产品市场仍是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突出短板,无论是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角度看,还是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角度看,都需要加快补齐农产品市场这块短板。
在论坛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市场学会批发市场发展委员会理事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就“‘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宏观形势和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作了权威诠释;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原司长、商务部上海特派办原主任向欣就“‘十四五’时期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政策方向”进行了深入解读。
曲谱网曲谱网_:打开致富路 架起“连心桥”——最美铁路穿越大别山革命老区
新华网武汉4月26日电(余凌云、宋英辉、孟立)四月的大别山,杜鹃花开漫山、云海起伏翻腾……这里不仅风光秀美,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老区,更有着众多的革命史迹。穿越大别山区的合武高铁、京九铁路,一路串联起了那段革命岁月的红色记忆。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百年·发现最美铁路”活动,23日在北京、武汉、南昌、南宁四地同时启动。由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组织的采访团,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一路沿合武线、京九线探寻鄂豫皖红色记忆,见证铁路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湖北红安、麻城两地,是“黄麻起义”策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八军等红军主力部队组建地。
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开通运营,红安、麻城结束了千百年来的闭塞历史,麻城从穷乡僻壤逐渐变身为大别山区的中心城市。2009年4月1日,首条穿越大别山区的高铁——合武铁路开通运营,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麻城、红安率先步入高铁时代。
如今,从麻城北、红安西站可乘坐高铁直达武汉、合肥、南京、杭州、宁波、上海、广州、成都、成都、天津、沈阳等全国60多个大中小城市。随着列车运行图不断优化,经停麻城、红安两地的高铁、动车也由开通初期的8趟增加到76趟。高铁让老区人民与外界的双向流动,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
麻城市拥有100万亩杜鹃林,其中龟峰山有连片的10万亩古杜鹃群落,其面积之大、年代之久、密度之大、品种之纯、花色之美,堪称一绝,麻城也因此被称为“杜鹃花城”。
“麻城地处沪蓉、京九铁路交汇处,高铁出行老少皆宜,能让游客旅程变短、让旅游更加轻松,更便于吸引四面八方、各类群体游客前来赏花。”湖北交投大别山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宝玉介绍,如今每年农历四月,都有近百万游客前来麻城龟峰山观赏杜鹃花海。旅游的兴旺,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其中发展最好的农户年收入已达百万元。
红安是著名的“将军县”,合武铁路开通后,每年都有大批来自武汉、南京、合肥、上海等地的旅客,专程乘坐高铁来到红安,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建党百年之际,前来红安开展红色教育、研学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在保存有红四方面军指挥部、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一批革命遗址遗迹的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一批批游客川流不息。客流的大量到来,也带火了当地“红安绣活”“红安大布”“红安小吊酒”等一批传统工艺产品。
“随着高铁带来的游客越来越多,红安绣活产品被更多人看到,知名度越来越高,订单也越来越多。”国家级非遗“红安绣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席和玉说,她在长胜街开办的“红安绣活传习所”,已带动七里坪镇千余名留守妇女学习技艺、制作产品,根据不同情况,她们每人年收入有5000-10000余元。
河南新县是京九铁路沿线的“将军县”,这里有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红四方面军军部旧址等一批红色史迹。京九铁路1996年全线贯通,为新县群众外出打工带来了极大便利,当地大力发展“务工经济”,乡亲们用辛勤的汗水摆脱了贫困。
在外务工致富的新县乡亲返乡创业,打造了远近闻名的“创客小镇”田铺乡田铺大塆。田铺大塆房屋大多始建于民国初期,南、北方民居风格相融,特色建筑与自然山水相映,构成了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卷。田铺大湾的乡村游日益红火,吸引了大量游客乘坐火车来到这里参观体验。
穿行在大别山区的,还有三趟特殊的“慢火车”,已默默坚守了25年,这是铁路部门为老区百姓架起的一座“连心桥”。它们分别是麻城至九江的6025/6026次、麻城至淮滨的8332/8331次和信阳至固始8324/8323次列车,25年来从未涨过票价,两站间最低票价仅1元。
采访团乘坐体验的8832次列车,是从湖北麻城开往河南淮滨的慢火车。这趟列车只有三节车厢,平时乘客并不多,但是列车每天都会往返一次,风雨无阻,为沿途需要乘坐出行的旅客提供票价低廉、安全可靠的服务。
“我经常乘坐这趟车,从麻城到光山票价只有6.5元,这比正常的过路车便宜了10元。”当天乘坐8832次慢火车的乘客梁思霞,是河南省光山县人。梁思霞说,为了多挣些钱供孩子读书,她到湖北麻城开了一家日杂百货店。平时,她经常乘坐8832次慢火车在两地往返,感觉便宜又方便,环境也舒适。
曲谱网曲谱网_:聚焦课后“三点半”问题:“官方带娃”叫好难叫座
万象
课后服务与学生、家长、教师的需求之间仍存“缝隙”
“官方带娃”为何叫好难叫座
课后“三点半”问题由来已久。下午3点半之前,孩子在校学习,责任在学校;3点半之后,孩子在家生活,责任在家长。但是,由于作息时间的不匹配,很多家长没有办法接孩子,不少家长不得已把孩子送进了各种托管班和课外辅导班。同时,大批的孩子走出学校门进入培训班的门,又造成了“提前学”“负担重”“传递焦虑”等更多的问题。
近些年,不少地方也出台了方案。深圳市曾经于2015年起在320所学校开展过课后延时的试点工作,2018年北京市提出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段提供3点半后全覆盖的课后服务……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各地又了更多做法和举措,纷纷推出“官方带娃”的各种探索。教育部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已有30个省份出台了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36个大中城市(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43.2%的小学生、33.7%的初中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而随着“双减”问题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后,越来越多延后放学的举措在各地展开。
但是,自相关政策开始出现,就一直伴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些家长举双手赞成,大呼“及时”,一些家长却不买账。同时,不少中小学生教师也表示,如今教学工作已经十分繁重,在此基础上增加课后托管的工作内容,无疑是“雪上加霜”。
“官方带娃”如何叫好难叫座?为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老师和专家,试图找到答案。
家长的需求始于看管,但绝不止于看管
2月底,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在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
3月中旬,杨清就收到了女儿所在小学的一份通知。
“政策落实的真快啊!”杨清的女儿在北京一所公立小学就读一年级。杨清收到的通知写到,学校将进行自愿报名的课后托管,报名托管可以5点半接孩子,托管的内容包括诗词赏析、绘画、音乐、阅读、书法等内容。
杨清和爱人都是上班族,家中没有老人帮忙接送孩子,女儿每天放学后原本是要去校外的托管机构。收到这一消息,杨清非常高兴,直接报名了每周两天的课后托管,打算“试试水”。“学校托管服务的安全性肯定没问题,5点半放学,我们就可以直接接孩子了。”
然而两周以后,兴奋的心情没有了,杨清打算退掉学校的课后托管。
“尽管学校有了托管,但是,很多读、背等‘软性’的作业仍然要等到晚上回家才能做,在学校里,是没有课后作业辅导服务的。”杨清说,“在学校托管的那两天,回家跟‘打仗’一样,要折腾到晚上9点多才能完成作业睡觉。”
杨清表示,在校外的托管班,有专门的老师辅导这些内容,晚上回家以后孩子就轻松多了。
不仅如此,学校下午的托管没有“加餐”服务。杨清记得第一次5点半从学校接孩子时,孩子“哀嚎”自己饿得不行了。而且,在学校托管的两天里,孩子只能留在教室里,不能像在校外托管一样去户外活动。
“后来我去接孩子,旁边和我一样试验了两周的学生家长都说不去了。我的理由是浪费了时间,晚上还要让孩子‘加班’,其他的家长多是觉得可以把孩子接回来,上更重要的课外班。”杨清说。
“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习的时候,我家的孩子却在玩剪纸、做手工。”和杨清一样,孙佳也打算不报学校的托管了。
“虽然要求解决3点半问题的呼声很高,但是我们班里报名的人不到四分之一。作为家长,一方面我们觉得学校的课后托管太死板,一般还是坐在教室里;另一方面,外面的课外班比学校托管的内容要有用得多。”孙佳说。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60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9%的受访家长期待落实好学生课后服务。家长所说的“期待落实好”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期待“落实”,一层是期待“好”。
家长们对课后服务的需求始于看管,但绝不止于看管。
来自辽宁盘锦的小学生家长郑阳已经参加了两学期的学校课后托管服务。“以前学校没提供课后服务的时候,我们没有条件及时接孩子,就会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但是我还是更倾向于学校的课后服务,在辅导孩子上,学校的专业性更强。而且,我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另外,在学校,孩子们可以跟同学和老师有更多相处的时间,对孩子适应集体生活有好处。”
在郑阳看来,尽管学校的课后服务已经做得不错了,还仍有改进空间,比如,与校外培训机构相比,学校的兴趣课专业性不强,课程设置的种类和内容有些局限。
另外,郑阳认为,学校的服务可以再人性化一些。“例如,在放学时间上,我们学校可以选的两个时间点是5点和5点半,但是要求大家最终统一一个时间。双职工家庭更希望5点半或6点接孩子,但最后还是统一成5点了,是不是可以更弹性一些?”
郑阳所期待的也正是专家所担心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现在学生早上进校的时间要向后延了,放学的时间也往后延,这与一部分家长的作息时间相一致了,这个“一部分”主要是那些在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工作的家长,但是,“有些打工的家长需要早晨7点就把孩子送走,之前可以送到学校,那么现在学校推迟进校时间,你让这样的孩子待在哪里呢?”
“一定要让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采取符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的措施,不能一刀切。”储朝晖说。
不止“朝八晚六”,教师也是普通人
有些家长不买账,不少老师也有质疑的声音。
“从某种意义上说,尽管学校托管减轻了家长负担,但实际并没有真正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从早8点到晚6点,包括午托都呆在学校里,放学还要值日,有些孩子家远,晚上到家都已经7点多了。”深圳的一位小学老师黄翔说。
与学生相比,老师在学校的时间要更长。
一位在小学低年级担任班主任的老师说,每个班主任对自己班的学生都有很深的感情,即使课后服务时间里没有自己的课,“只要学生在,自己就会惦记着。”这位老师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比如今天不是我负责的自习,但我也会时不时去教室走动一下,看看孩子们学习的状态,或者随时答疑等”。
教师这个职业需要不断进行知识输入和更新,也需要不断提升教学技能,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个最起码的时间保证。“现在我每天工作时间基本都要12小时,非常疲惫。这个职业赋予我们很多责任和义务,但首先我们是普通人,三餐四季,平平凡凡。现在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负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最终影响的很有可能是教学质量。”黄翔说。
另外,还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忽视:很多老师同时也是家长,他们留在学校辅导学生,自己的孩子怎么办?
张月在北京当小学教师,丈夫是医生,他们有一个即将中考的孩子。“以前虽然下班也不早,但是一般晚上7点总能让孩子吃上饭。孩子今年初三了,压力大,有时还能帮她疏解一下,哪怕只是聊天。现在,到家就八九点了,别说聊天,一家人基本很难一起吃晚饭。孩子爸爸加班,我回家很晚,孩子的晚饭有时候是外卖,有时候随便凑合一下。看着孩子瘦瘦的小脸,真觉得挺愧疚的。”张月说。
不少专家表示,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有看护的责任,但不能损失学校的教学功能,尤其是不能在难以保障教师备课、休息的情况下,延长学校对学生的看护时间。
专家:孩子不能只在两点一线的空间里生活
即使课程单一、接送学生时间不灵活等问题得以解决,不少教育届人士指出,中小学生长时间在学校,并不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
不少老师有更深入的思考。“孩子在学校完成作业,有老师随时辅导是好事,但也要分情况。”江西南昌小学老师汪莹说,有些孩子可能会养成拖拖拉拉的习惯,本来20分钟可以完成的作业,孩子会觉得“反正可以待到6点”,就越写越慢。“所以,即使孩子在学校留到6点,但是依然写不完作业。”汪莹说。
储朝晖表示,现在人们还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觉得孩子只能在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的空间里生活。而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最为敏感,需要机会去感受自然、接触社会。
“理想的状况是,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学习时间应该只占学生整个学习时间的60%,剩下的40%的时间,应该由学生自己支配,让他们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学自己喜欢的内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储朝晖说。
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学生“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更加固化了,亲子时间还减少了。
“亲子交流相处时间减少,低年级孩子在校时间过长,容易疲惫或者厌学。”黄翔老师说,而且,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课后预习、复习等都是需要成人介入指导和监督的,“毕竟是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关键期,自习课显然无法提供这样充分的陪伴指导。”
现在不少地方为了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不仅推迟了到校时间,放学时间也一晚再晚,有的地方甚至提出可以延长至晚上7点。
储朝晖认为,现在“唯分数论”的问题依然存在。只要这个压力存在,学生的学业负担就很难减轻,家长也会千方百计给孩子报课外班。他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关键的制度设计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教师的负担。至于课后服务等具体措施,可以让家长、孩子和学校更灵活的处理。
(文中老师和家长均为化名)
曲谱网相关曲谱
- 音乐安卓版1120发布:智能煲机、智能曲谱等新功能QQ
- 洛奇GM音乐会搞笑登场谱新年欢乐颂
- 歌曲《一生所爱》吉他谱附带解读!
- 葫芦岛11岁男孩获赞“魔音小王子”捡辣条袋上歌曲简谱学习
- 抖音最火的爱情说说短语唯美好听怎么听都不会腻
- 山地垂直自然带知识总结(附18座山脉的垂直自然带谱)
- 拱北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熊振国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同谱全民健身曲共圆体育强国梦
- 收藏好慢慢听!!10首穿透灵魂的英文经典歌曲
- 小提琴演奏家宋晓晨跳楼自杀年仅38岁曝原因引人泪目!悲痛
- 《陈婧霏》:谱一曲仲夏的梦
- 刘涛蒋欣主演《欢乐颂东方卫视首次打造季播剧
- 「知青岁月」两只老虎
- 简朴是种半懂的痛从马云吃方便面咸菜可以知道
- 网易新闻
- 小小说:唱山歌的忧与乐
- 王正谱到张家口赛区检查
- 牢记4点轻松读谱不是梦!?学钢琴如何阅读钢琴乐谱
- 有没有比较好的记忆技巧??五线谱有最快的记忆方法吗
- 听来自星星的孩子为你弹奏爱的五线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