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搜集整理歌曲曲谱歌谱、简谱、吉它谱、钢琴谱!

别了,溜索飞渡

流行类(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佚名2021-04-27 05:24
曲谱网

曲谱网_:寻访中国少先队队歌发祥地 “英雄小八路”追忆幕后故事

  厦门4月26日电(记者 李思源)“厦门何厝小学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发祥地,队歌从这里唱响。”今年77岁的何佳汝是电影《英雄小八路》原型,退休22年来,只要有空她都会徒步走进母校何厝小学,向来访的少先队员及各界人士,一遍遍讲述少先队队歌背后的故事。

  坐落于厦门岛东部的何厝小学,与金门隔海相望。进校门右拐不到十米就能看到一座“英雄小八路”纪念馆,贴在外墙的少先队歌词曲格外醒目。“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伴随着纪念馆里播放的歌声,目睹黑白的影像资料以及部分实物,何佳汝的思绪飘到了1958年金门炮战期间。

  当年厦门禾山第四中心小学(现厦门何厝小学)学生组成了“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为解放军送水、洗衣、接电话线,事迹传开后包括何佳汝在内的13名学生被授予“英雄小八路”称号。1958年底,各界人士组成的慰问团来到厦门前线,13名“小八路”活跃的身影让慰问团成员感到惊讶。

  “看到我们几个孩子正在擦炮弹,慰问团成员就觉得很好奇,他说小朋友,前线打炮不怕吗?你们在前线干啥?”刚听到炮声的时候,何佳汝其实是害怕的,“老师经常给我们讲革命英雄的故事,一想到解放军叔叔在学校外面保卫家园,我和同学就鼓起勇气想着怎么帮他们做后勤工作。”何佳汝将看守电话机,修公路,挖战壕和站岗放哨的事一五一十详细向慰问团做了汇报。

  听完“英雄小八路”的事迹后,慰问团成员作曲家寄明直接拿出纸笔来开始构思谱曲。“寄明阿姨拿一根铅笔这么大,一把小刀,一块橡皮擦,一本活页本,就在我身边,铅笔沙沙沙写起来。边吃馒头边谱曲。”63年过去了,何佳汝都还记得当年她蹲在寄明旁边,亲眼见证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最初旋律的诞生。“我说阿姨你等一下写好,要把你那首歌唱给我们听,因为她在写没回答,后来饭吃好,她把这首曲子谱写好,还当场哼唱给我们听。”

  1961年,根据“英雄小八路”的事迹拍摄的电影正式公映。何佳汝在阵地上听到的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成为电影主题曲,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1978年,何佳汝参加了共青团十大,这次大会通过决议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正式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在母校何厝小学任教30年后,退休至今,何佳汝依然在向前来参观的少先队员、解放军官兵讲述当年的点点滴滴。“欢迎当代最可爱的解放军叔叔前来参观,有些年轻官兵会不好意思,但是解放军叔叔叫习惯了,当年解放军叔叔把我们当成亲弟弟亲妹妹,就算到我做阿祖(闽南话:曾祖母),解放军叔叔仍然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年近八旬的何佳汝谈到这里时,眼眶湿润。“没有解放军叔叔保卫我们的话,哪有我们现在安居乐业的生活。”

  昔日的炮战地历经一个多甲子转身为“高素质、高颜值”的创新创业生态之城。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如今厦门既环绕着海洋般的蓝色,又覆盖着青草般的绿色,但在它的城市基因里,始终蕴藏着一抹靓丽的红色。

曲谱网

曲谱网_:别了,溜索飞渡

  别了,溜索飞渡

  本报记者 齐 慧

  年逾七旬的蒋世学直到两年前才“退休”。

  此前20年间,他一直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冯家坪村和云南省巧家县鹦哥村交界的金沙江上开溜索。油盐、辣椒、砖瓦、电视机……鹦哥村几乎所有进出物资,都由他操作溜索运进运出。

  2018年7月,与鹦哥溜索相隔几百米的金沙江大桥正式竣工。一年后,大桥到鹦哥村约8公里的引道也全面完工,并与鹦哥村到巧家县城的公路连通。这个昔日闭塞的小山村终于打开了通往外界的大门,蒋世学亲手修建起的这条索道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除了鹦哥溜索,还有其他288对溜索在“溜索改桥”后停止使用,全国7省(区)、1168个建制村、165万人仅靠溜索出行的历史已经结束。

  被称为“亚洲第一高溜”的鹦哥溜索修建于1999年。目睹了村里人过江时翻船被江水吞没后,蒋世学号召村里人一起修建了鹦哥溜索,它横跨云南四川两地,全长470米,此后的20年间一直是2000多名鹦哥村村民最方便的出行方式。

  “溜索平时心里怕、汛期季节事故多”——这是老百姓对溜索的形容。虽然给村民带来了方便,但溜索的局限性也非常大:运力相当有限,安全风险也很大。

  2013年,交通运输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制了《“溜索改桥”建设规划》,在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7个省(区)进行大规模溜索改桥工作。

  经过几年努力,各省(区)共计完成“溜索改桥”工程涉及桥梁309座,总长33603.2米,配套建设约795.59公里连接道路。这些桥梁的建成,让当地摆脱了恶劣自然条件的束缚。

  “溜索改桥”工程的实施,显著改善了惠及地区的道路交通条件,拉近了偏远山村与县城、乡镇、医院、学校等主要出行点的空间距离,带动了边远贫困地区群众与外界的沟通联系,显著提升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

  在“溜索改桥”工程实施之前,用溜索最频繁的就是上学读书的孩子们。因为危险,每天上下学孩子只能靠大人在滑索旁接送,不仅效率低,而且存在极大危险性。“溜索改桥”后,学生书包里再也不用背着沉甸甸的滑轮,上学路走得更快更轻松。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的问卷调查显示,“溜索改桥”实施后惠及地区的学生到达学校时间大幅度减少,教育巩固率明显提高,升学率同步提升,促进了整个区域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拉马底村村医邓前堆更是体会到了改桥的便利。以前他接到求医电话后,需要带着绳子、溜梆、药箱、手电筒等物品出门,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很容易耽误病人的病情。现在,他要到对岸出诊,只需背上药箱就能出发。以前要走五六个小时路程的村组,现在骑上摩托车半小时就到了。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实施的5座“溜索改桥”工程涉及13个建制村、55个自然村,直接受益和间接受益人口达35000人以上。项目建成后新增了500个就业岗位。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渔波村“溜索改桥”后,外出务工人数由原来的48人增加到现在的80人,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走出去寻求发家致富的路子,造福家乡。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板岩镇耿村实施“溜索改桥”工程后,村民人均收入由2800元增至9600元,摩托车由5辆增至50辆,农用车由10辆增至20辆,汽车由4辆增至45辆。

  “溜索改桥”帮助边远地区群众突破了固有自然阻隔对封闭地区发展眼界和观念的束缚,改善了物流条件,为当地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致富途径,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早在大桥还在修建时,布拖县龙潭镇沿江村村民陈学文就从中看到了新的商机,提前把家中6亩多地中的5亩改种成小米蕉。由于日照充足、气温高,当地的小米蕉味道很甜,价格也比较好。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只是小范围种了自己吃,没人认为种这个能致富。等到大桥修好,陈学文的小米蕉已经开始挂果。“相信日子一定会比以前好。”陈学文说。

曲谱网

曲谱网_:清华大学在“温故”与“知新”中迎110周年校庆

  北京4月25日电 (马帅莎 黄钰钦)期颐十载更度,百岁一秩新添。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25日在新清华学堂举办。

  “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是本次的校庆主题。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大会上致辞时回顾清华大学走过的不凡历史。他表示,清华诞生于中华民族苦难深重、山河破碎的年代。110年前,清华学堂成立,致力于“培植全材,增进国力”。同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也推动清华以高度的历史自觉走上救国强国的奋斗历程。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提到,“曾在北大和清华求学、工作六十多年的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见证了两校携手前进的峥嵘岁月。他说,这两个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两校比邻而居,紧密合作,在‘两弹一星’的研制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中建立了功勋。”

  回首过往,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过去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周光召……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

  “校庆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清华的历史厚重感。”来自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大二学生杜泉雯称,近期在课堂上分组制作了校史院史小视频,从中了解了学校各院系的精神传承。

  人文日新也是清华精神的特色之一,它体现了清华人勇于求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要自强,必创新;唯创新,才自强。”邱勇说,大学的卓越首先要体现在对本国、本民族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上。清华大学要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曲谱网

曲谱之家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hpppw.com 
本站歌谱来源于网友自行上传及网络转载,如涉及版权及隐私问题,请来信至,本站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