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搜集整理歌曲曲谱歌谱、简谱、吉它谱、钢琴谱!

吉林省吉林市夹信子村:木耳合作社助力贫困村业兴家富

流行类(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佚名2021-04-27 08:37
曲谱网

曲谱网_:吉林省吉林市夹信子村:木耳合作社助力贫困村业兴家富

  吉林省吉林市夹信子村:木耳合作社助力贫困村业兴家富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光明日报记者 任爽

  4月底的吉林,春意正浓。在吉林省吉林市江密峰镇夹信子村的木耳大棚里,10多位村民正忙着往吊绳上挂菌段。村民李秀华动作麻利:“有了合作社后,我一到农闲就来打工,一天能赚100块钱。今天大伙儿6点多就开始干活,到晚上要挂完段,明天好去开犁,种完地再回来摘木耳,啥也不耽误,钱还挣得多。”

  夹信子村党支部书记丛怀忠看着乡亲们高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丛怀忠说,原来说到夹信子村,就是个“穷”字。2015年,夹信子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村里没有产业,没有村集体经济,环境也是脏乱差。

  2016年,夹信子村在各级扶贫政策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利用半山区、水质好、森林覆盖率高等自然资源优势,在特色上下功夫,创办起吉林市龙潭区通和黑木耳种植合作社。合作社不仅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每年累计雇佣100多名村民采摘木耳,每人每年可增收6500元,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500元,还帮助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

  小康不小康,走村入户看老乡。在村民刘善勇家,夫妻俩正坐在炕头上和驻村第一书记段志强唠着这几年家里发生的好事儿。

  然而就在几年前,刘善勇家可少有这样温馨的场景。患有糖尿病、矽肺等多种疾病的刘善勇需要常年用药治疗,小女儿又在读中学,家里除了几亩地外再没有其他收入。

  2016年,帮扶单位吉林市委统战部给刘善勇家送来了两头牛,又吸纳他们入股了合作社,安排他们在合作社做力所能及的工作。2019年,刘善勇的小女儿考上了大学,市委统战部还送来助学金。

  “我老伴儿牙不好,原来也没钱去看,只能吃点小米粥、大豆腐。现在,家里脱了贫,手里有了点余钱,我就赶紧催着她去看。等过几天镶好牙,再给她整两个好菜。”刘善勇说,“家里现在养的3头牛都有小仔儿,眼瞅着日子越过越宽裕!”

  如今的夹信子村,家家户户就像刘善勇家大门上贴着的对联一样,“富贵平安财生财,全家和睦福中福”。2018年,夹信子村实现整村退出贫困村行列。

  “穷帽子”摘掉了,精气神也不能差。从2017年起,在吉林市委统战部的倡议下,夹信子村连续3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标兵户”和“最美社区(文明屯)”评选工作。

  “这要是在原来,我们想都不敢想,贫困村还能评文明户。”在夹信子村生活了40多年的村民姜淑芝说,很多她想不到的事都成了现实。

  近年来,夹信子村改造村路9.1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8公里;实施村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修建灌区渠道、标准化围栏、边沟;路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家里有了水冲厕所……

  坐在姜淑芝家里,就能看见村里新修建的文化广场。“原来这片地就是荒草甸子,夏天都是蚊子。修成文化广场后,总有文化活动,我平常也跟着大伙儿扭扭秧歌。乡亲们说,现在,我家这位置就是城里的‘楼王’。”

  “村里大变样儿,咱们也得把自己家拾掇利索。”姜淑芝一家在文明评比中连续3年都获得“十星级标兵户”,奖品是两台洗衣机、一台电冰箱。她说:“我们屯还评上过文明屯,每家都给了一个电饭煲,还给挂大灯笼,那真是光荣!”

  段志强说:“通过文明评比活动,群众的觉悟提高了,精气神上来了,家庭更和谐、邻里更和睦了,村屯和住户的环境都得到改善,夹信子村还被评上省级美丽乡村。”

曲谱网

曲谱网_:2020年盗版损失超60亿元,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任重道远

  随着网络文学发展成为文化产业重要的IP源头,版权保护直接影响创作是否可持续、文化能否高质量发展。

  4月26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易观智库发布《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显示,“盗版之殇”依旧在困扰网络文学的发展。

本文图片来源:《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

  白皮书提到,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亿,占网民整体的46.5%。

  整体市场规模288.4亿元,盗版损失规模达60.28亿元,同比上升6.9%。其中,新技术滥用、传播途径杂多和全产业链覆盖是盗版现象越发严重的三个主要因素。

全职创作者被侵权比例超过九成

  付费阅读是大部分网络文学作者的主要收入渠道。白皮书数据显示,54.8%的创作者通过网络文学写作赚取额外收入或零花钱,33.1%为全职作者。其中,大多数创作者遇到过不同程度的侵权,其中频繁遭受侵权的比例超过四成,仅14.6%的创作者表示未经历过侵权事件,全职作者侵权比例高达94.2%。有53.8%的全职创作者频繁被侵权,占比显著高于整体创作者。

  “我们写作时间很长,需要集中精力,尤其是写长篇小说的时候,让我自己提供盗版追溯、举证的过程非常困难。”《锦心似玉》作者吱吱表示。“有时候感到很迷茫,我写的作品没有给自己带来更多读者,反而成为盗版网站敛财工具。”

  她提到,一些盗版平台密切关注知名网络文学作家的新书动态,一旦作家发布新书预告便抢先注册书名,用劣质内容填充,诱导粉丝阅读,通过流量变现等商业模式获得巨额经济利益,直接造成作家的收入损失,严重打击作家的创作热情。

  其中一个著名现象就是“笔趣阁”。第一家“笔趣阁”创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门连载盗版网文的网站,后被作家维权关闭。但不久之后,无数与“笔趣阁”同名的盗版网文网站涌现,在百度上搜索“笔趣阁”,依然能查到超过1000万个搜索结果。有网文作者曾在网上搜索自己更新的小说片段,前一秒钟发表的更新,后一秒就能在“笔趣阁”上出现,而且一字不差,非常准确。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专题报道中,一位网文作者在采访中现场上传了一个章节,两分钟之后就在笔趣阁里出现。

网络文学存在“维权难”

  白皮书提到,面对侵权现象,坚定选择维权的作家比例只占51.2%,有近一半的创作者处于犹豫阶段,不确定是否还会选择去维权,需要视侵权严重程度,看维权难易度等因素而定,明确表示不会去维权的创作者比例仅为2.3%。

  在网文作家“国王陛下”看来,维权行动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是维权成本高、过程复杂和消耗心力。如果案件进入诉讼程序,维权时间的不确定性也是主要问题。“作者能做的其实比较有限,主要是为正版用户提供好的内容,比如互动内容。以及积极呼吁大家提高版权意识。考虑到创作者通常会与平台方签约,平台方需要继续提升版权管理效率,为创作者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和维权服务,帮助创作者走出维权难的困境。”

  盗版的泛滥与许多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有关系。“教科书会买正版,但是网文看看盗版就可以。”许多读者怀有类似的心态对待网络文学,而网络文学在线消费特征,也容易成为盗版问题的“重灾区”。对于IP“真爱粉”来说,他们对盗版行为的排斥仅限于自己喜爱的IP及其相关产品,无法将支持正版的行为一以贯之。

  随着IP全版权运营持续成熟,“影视放大器”推动网络文学IP快速“破圈”的效应更加明显,原著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放大,这也带动了盗版现象向全产业链衍生。以今年走红的电视剧《赘婿》为例,在网上搜索“赘婿TXT”,会出现超过400万条搜索链接。盗版平台通过快速上线盗版原著、搜索引流等方式,将部分新增读者转化为盗版读者,使热门网络文学作品的盗版现象更加严重。

治理盗版初见成效,版权保护任重道远

  白皮书中提到,横向对比视频、音乐、游戏等数字内容产业,网络文学的版权保护难度更大、形势更严峻:一是新技术让盗版产业链隐蔽化、成熟化趋势越发显著;二是盗版平台积累了大量流量,商业变现依赖搜索引擎、广告代理商等利益相关方,多方利益输送增加了打击难度;三是正版意识在用户市场的全面推广与培育还需要时间。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认为,对于文学生态来说,作家们的创作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网络文学发展成为文化产业重要的IP源头,版权保护直接影响着创作是否可持续,文化能否高质量发展。保护版权,就是保护作家的创新力,保护文化创意产业源头的驱动力。

  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国斌建议,改善网络文学盗版泛滥的现状,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强化用户法律责任。网络带给每个人更多表达的机会,但更多的自由同时也意味着更严格的责任,同时,也要强化网络的服务运营商的相关责任。第三,面对网络文学向全产业链延伸的现状,需要司法解释做进一步优化,把后续的非传统意义上版权的保护内容规则进一步具体化。

  而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副所长郑璇玉也提到,要降低权利人的维权成本。“技术的进步使得侵权行为升级,却没有让作者保护模式和手段也随之提升,所以在网络文学盗版侵权的治理中,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果。”

  如今,网络文学已成为文化行业的靓丽风景线。“作家们的创作是文学生态的第一生产力”,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表示,保护版权,就是保护作家的创新力,保护文化创意产业源头的驱动力。白皮书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数字娱乐核心产业规模达6835.2亿元,其中网络文学市场规模288.4亿元,行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用户付费和版权运营。特别是通过IP全版权运营,网络文学间接或直接影响了游戏、影视、动漫、音乐等合计约2531亿元的市场,即网络文学及其IP运营对数字娱乐产业的影响范围超过40%。

曲谱网

曲谱网_:“永远跟党走”,吹响接续奋斗的号角

  “永远跟党走”,吹响接续奋斗的号角(评论员观察)

  最伟大的力量源于人民,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就有了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底气

  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就能让人们自觉将热情转化为“听党话、跟党走”的实际行动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熟悉的旋律不时萦绕耳畔。历经岁月的洗礼,这首红色歌曲至今仍广为传唱。人们从歌声中感悟信仰力量,激扬奋斗热情,唱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历史必然,更唱出了对我们党一如既往的拥护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强调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永远跟党走”,源于不变的初心。“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生动的民间歌谣,饱含着革命战争年代人民踊跃支前的热情。江西瑞金华屋村红军祠主墙上,镌刻着“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十个大字,洋溢着摆脱贫困、逐梦小康的喜悦,表达着村民对新时代最真挚的情意。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正因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永远跟党走”,蕴含人民的伟力。回望历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老百姓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亿万人民满怀激情创造出来的……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坚定“听党话、跟党走”,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伟大的力量源于人民,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就有了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底气。14亿中国人民听党指挥、团结一心,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永远跟党走”,吹响接续奋斗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庆祝党的百岁生日,就是要通过百年的辉煌成就、党群鱼水情深的故事,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进一步凝聚开拓奋进、攻坚克难的力量。各地以此为契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方式方法,多用群众喜欢听、听得进的语言,多建群众爱参与、能参与的平台,组织开展各类特色鲜明的活动,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就能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自觉将热情转化为“听党话、跟党走”的实际行动。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讲好百年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我们就一定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凝心聚力,以昂扬姿态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断书写新的历史、创造新的辉煌。

曲谱网

曲谱之家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hpppw.com 
本站歌谱来源于网友自行上传及网络转载,如涉及版权及隐私问题,请来信至,本站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