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搜集整理歌曲曲谱歌谱、简谱、吉它谱、钢琴谱!

福州举办数字经济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投资逾720亿元

流行类(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佚名2021-04-27 19:06
曲谱网

曲谱网_:福州举办数字经济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投资逾720亿元

  福州4月26日电(记者 龙敏)于26日上午举办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福州市数字经济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活动现场集中签约项目47项,总投资额超720亿元(人民币,下同)。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尤猛军出席活动。

  近年来,福州市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依托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促成一批数字经济重大项目落地福州。

  活动现场集中签约项目47项,总投资额超720亿元,其中合作协议项目7项,涵盖行业大数据中心、5G数字文创研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领域;央企、国企重点项目15项,总投资超600亿元;数字经济重点项目15项目,总投资额近120亿元;清华大学走进福州产业数字化转型与赋能项目10项。

  福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签约落地将极大推动福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绿色幸福的新福州作出积极贡献。

  活动现场,福州市政府与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项目、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签订战略框架协议。

曲谱网

曲谱网_:三年完善家庭养老床位 今年重点关注失能老人

  养老资讯
  三年完善家庭养老床位 今年重点关注失能老人

  【发生地点】北京市海淀区

  【事件看点】围绕家庭照护床位制定短、中、长三期目标,今年重点关注重度失能老年人

  海淀区上地街道紫成嘉园社区的芦先生今年63岁,之前因脑梗造成右侧偏瘫,属于重度失能老人。在与养老照料中心签订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之后,康复师上门指导正确锻炼方式,并为他量身订制了一套康复计划。在其爱人张女士的协助下,康复治疗正在稳步进行中。

  2021年年初,181位海淀区人大代表联名提出11件与养老工作相关的议案,合并形成关于“加快创新、补齐短板,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议案。

  海淀区将完善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工作方案,针对不同老年人身体状况、家庭照护情况等特点,制定“场景化”养老服务包,重点发展重度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床位;推进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加强老年助餐、巡视探访等服务。

  明确重点保障人群

  加大护理人员培训力度

  为了推进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签约,海淀区民政局在持续开展政策宣传工作、进行监管工作的同时,还不断加强对各个养老服务机构的业务培训工作。

  老人的康复情况与上门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息息相关。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专业化提升将有助于工作人员面对不同需求的重度失能老人时,提供更精准、科学和有效的服务。

  对此,海淀区将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辖区内服务机构积极完善培训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与此同时,2021年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将进一步明确重点保障人群,各街镇、社区将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重度失能老年人进行服务摸排和政策宣传,让居家的重度失能老年人能够知晓政策,愿享尽享家庭床位政策带来的生活便利。

  建立家庭养老照护床位

  设立三期目标

  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海淀区各养老机构共服务家庭养老床位9318张,其中高龄独居5244张;轻、中度失能2543张;重度失能1531张。

  2021年,海淀区民政局结合养老服务工作实际情况,在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工作上制定了短、中、长三期目标。

  到2021年年底,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稳量提质,养老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到2022年年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工作机制将进一步完善,服务队伍规范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医养结合实现全覆盖;争取到2023年年底,基本形成“布局科学化、功能差异化、服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主体多元化、监管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格局,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曲谱网

曲谱网_:中国援津医疗队队员孙爽:为患者消除病痛 让中医落地生根

  新华社哈拉雷4月26日电 通讯:为患者消除病痛 让中医落地生根——记津巴布韦首家中医针灸中心负责人、中国援津医疗队队员孙爽

  新华社记者张玉亮

  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最大的公立医院——帕里雷尼亚图瓦医院里有一幢独栋小楼,这是津首家中医针灸中心所在地。作为第18批中国(湖南)援津医疗队中唯一的中医,孙爽毅然挑起重担,担任该中心负责人,用精湛医术为上百名患者消除了病痛。她还有更大的目标:中医药在津巴布韦落地生根,培养更多中医人才。

  两度援非

  2020年对孙爽来说是忙碌而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暴发后,身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生的她主动请缨,成为湖南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在武汉首座以中医为主的方舱医院——江夏方舱医院奋战近1个月。5月,孙爽又与其他11名专家组成中国(湖南)抗疫医疗专家组,来到津巴布韦和赤道几内亚助力抗疫。9月初,刚刚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孙爽,又接到了新任务——加入中国第18批援津医疗队,再赴津巴布韦。

  重新回到南部非洲的孙爽把“主战场”转移到刚刚建成的帕里雷尼亚图瓦医院中医针灸中心。她告诉记者,中心由中津双方共同管理运营,开设中医诊疗室、针灸艾灸治疗室、推拿理疗室、特色技术培训室等科室,通过针灸、艾灸、火罐等中医药特色技术,为当地民众提供高水平诊疗服务,同时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中医理论和实践培训。

  多名津高层官员对中医针灸中心寄予厚望。津副总统兼卫生部长康斯坦丁诺·奇温加在中心揭幕时致辞说,实践证明,中医药对治疗多种疾病和缓解疼痛有明显疗效,他对中医针灸中心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充满信心。

  针”到“痛”除

  从去年10月开始试营业至今,中心已接待150多名当地居民和华侨华人。孙爽以精湛的医术和耐心的服务,赢得了患者一致好评。

  “我患腿部肌肉萎缩已经5年,多方治疗也不见效。看到报纸上关于中医的新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治一治。”日前,当地居民约翰·姆邦多扎拄着拐杖走进中医针灸中心。他告诉记者,希望“来自东方的医术”能缓解痛楚。经过1个小时的针灸治疗,姆邦多扎腿部疼痛大为缓解。他向孙爽表示感谢,约好了下次治疗时间。

  当地居民吉夫特·苏卡拉因中风导致半侧身体麻痹,他用“神奇”来形容针灸:“孙大夫给我扎针后,我的身体麻痹就有所改善;第二天早上醒来后,身体感觉比之前好了很多,针灸太神奇了!”

  在孙爽看来,病人减轻病痛就是医生最大的成就。即使是一些慢性的、不可治愈疾病,她也努力通过按摩、针灸、艾灸等手段减轻病人疼痛。

  今年3月底,孙爽获得了津巴布韦颁发的首张中医执业证书。目前中医针灸中心仍处于试营业阶段,所有治疗都免费提供。孙爽表示,中心正式营业后,收费也将遵循平价原则,让收入不高的患者也能负担得起。

  薪火相传

  为患者治疗时,孙爽身边时常伴着当地医生卡伦·古鲁雷。这名女青年曾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现在是中心见习医生。古鲁雷对中医有着自己的理解:“西医更讲究对症下药,中医却侧重于全身调理。如果能将两者有机结合,效果将是惊人的。”

  为当地培养中医人才也是中医针灸中心的重要任务。孙爽说,目前中心正与津卫生部和医院协商,尽快开设中医人才培训班,学员是医生或医学院学生,力争每年培训20至30名中医。通过3个月培训,他们将对中医理论和治疗手段有一定了解和实践。中心也会从中聘用一些医生,与中方医生配合,共同为患者诊治。

  去年,连花清瘟胶囊完成注册,成为首款“落地”津巴布韦的中成药。孙爽说,她和同事正努力推动更多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在津巴布韦注册,使中药更好地造福当地患者。

曲谱网

曲谱之家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hpppw.com 
本站歌谱来源于网友自行上传及网络转载,如涉及版权及隐私问题,请来信至,本站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