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有新招 乡亲干劲足

曲谱网_:首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福州开幕 深化“数字丝路”合作
福州4月25日电 (记者 闫旭)吞下一枚小小胶囊的受检者,躺在首届中国(福州)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现场的磁控胶囊胃镜5G检查车里。而在距离会场20公里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雯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了清晰的受检者胃内高画质图像。
25日,首届中国(福州)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与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同期在福州开幕,成为展示5G应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家电产业、消费电子生产企业深度融合最新成果的一个“窗口”。
以“聚焦产品创新,培育数字消费”为主题的是次数博会,设有工业互联网、数字医疗及大健康、大数据及高端数字产品、数字消费、数字安防、智能驾驶、数字家居、直播及设备八大展区。
在数字医疗及大健康展区,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移动检查车借助5G+AI,展示了全方位、全周期消化道健康管理的数字应用场景。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与瑞典、丹麦、英国、法国、阿联酋等国家的医疗机构开展了临床合作,并在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医疗技术帮扶。
福州市副市长杭东表示,福州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支点城市,发挥好开放门户作用,以首届“数博会”为平台,发展数字产品丝路贸易,将极大提升产品国际、国内供给与需求的联动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超过450家企业亮相首届数博会,展出自动驾驶技术、“全浸没液冷”技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运动科技新装备、语音人机智能交互系统等,全方位覆盖数字产品产业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高速、地铁、铁路、港口、机场、物流园区等领域,在平安城市、智能交通、能源等行业,有很多机会。”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张强说,该公司为印尼国家电网100多家各级变电站提供安全防护和可视化管理服务。
首届数博会上,该公司展出的网络摄像机、视频处理综合平台等视频安防设备,已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广泛应用于物流行业。
甲骨文中国区云平台数据专家事业部首席数据专家赵渤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数字化绝对是大势所趋的方向。甲骨文面向中国市场发布的Oracle区块链云,助力中国航运企业实现了航运领域数据标准化。
曲谱网_:种地有新招 乡亲干劲足
种地有新招 乡亲干劲足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吴建成
春花烂漫,风光正好,河南省项城市万亩麦田里碧绿万顷,当地30万“新农人”更多更新的种田妙方,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见到霍小参时,这位“90后”褪去了刚刚教导合作社社员时的老成和严肃,显露出她这个年龄本应有的活泼和羞涩。
2018年,霍小参研究生毕业,告别了上海的繁华热闹,听从了故乡的召唤,回到项城市李寨镇油许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选择回乡不能延续传统的种植方法,而是要完善生产技术、进行规模化经营、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用科技和知识让农业焕发青春活力。”霍小参说。以前麦田病虫害防治是重体力活,十几个人背着药桶下地,100亩麦田要忙上10多天。现在只要几个无人机“飞手”,操作七八架无人机,3天就能完成,不仅省时省力,喷洒农药又精细均匀,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现在我们又新增了1500亩托管土地,种地面积已经达到了3000余亩,通过统一品种、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等形式,农资生产成本降低20%至30%、产量提高5%至10%,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5%以上,并且品质明显提升。”霍小参介绍。
借助占地近50亩的现代观光农业园,李寨镇东薛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而提起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山峰,村民们更是夸赞有加。
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大棚内,连片的葡萄长势喜人。“人家在外地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是没有忘记老家的父老乡亲,想带着我们一起赚钱。”正在田间管护葡萄的村民薛全喜说。
2019年,王山峰带动村民们开始流转土地。过去,这里零散种植葡萄,主要靠人进行管理、喊卖。如今全村一起上,方法必须得改。他一方面考察市场需求,一方面与园林专家改进种植方法。最终选择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园项目,并与专家签订了指导合同。
眼下,一个个葡萄固定架笔直伫立田间,行间葡萄树排列整齐,王山峰每天在果园里“巡察”,为葡萄生产“把脉”,聘请的农业技术人员向果农传授葡萄树修剪、打顶疏果。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力入股,采用避雨栽培和“水肥一体化”种葡萄,不仅简化了管理流程,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下面我们介绍官会镇官会村种植的辣椒,有小米椒、朝天椒、三樱椒等多个品种,全部自然晾干,保留自然的营养成分与辣度。物美价廉,欢迎下单……”农民主播王卫国是官会村新任党支部书记。他在市直播大厦内直播至今已有半年多了,销售的农副产品几乎上架“秒空”。
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不出家门创业成为可能,农产品网络销售更是创业的“新蓝海”。不少“新农人”挖掘农村特色,依靠互联网,优化农产品生产包装销售,取得较好效果。
王卫国带领自己的团队多方面拓宽销路,一方面通过“网红”直播吸引关注,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打造品牌,从开店入驻、商品上下架到内容优化等环节对村民和商家进行一对一指导。
项城市看准时机,打造电商网红大厦,与这些“新农人”合作,招募直播网红,免费培训,免费上岗,每天直播进行推广,进一步促进农产品销售。“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做好农业企业主、创业者的培训服务工作,久久为功。”项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李俊民说。
曲谱网曲谱网_:河北太行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调查
农旅融合路渐宽
——河北太行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调查?
记 者 陈发明
不同于传统旅游景区的“大家闺秀”,乡村旅游更像一个“小家碧玉”。“小家碧玉”靠什么与“大家闺秀”同台竞技?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的同质化竞争、淡旺季分明等又该如何破题?河北太行山区的乡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自育新业、错位发展、拉长旺季,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成名已久的大景区,或因自然风光独特,或因人文历史厚重,或因投入巨资打造。如果说传统景区是“大家闺秀”,那么近年来遍地开花、扎根乡土的乡村游则是“小家碧玉”。
在旅游选择日益多元的消费格局中,“小家碧玉”靠什么与“大家闺秀”同台竞技?在乡村旅游中曾普遍存在的同质化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如何避免?在北方地区,乡村旅游“忙三四个月、歇大半年”的淡旺季分明困局又该如何破解?
今年一季度,河北省旅游业成绩亮眼:全省旅游业接待游客达6076.74万人次、同比增长130.35%,实现旅游总收入573.74亿元、同比增长86.94%。在公布这组数据时,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专门提到乡村旅游的贡献:通过引导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有机融合,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全省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点状”向“片区化”跨越。
近期,经济日报记者选取河北省太行山区的部分乡村走访调研,实地探访乡村旅游的养成之道。
大小之间看互补
既背靠大树,也自育新业
依托周边传统景区办农家乐、民宿,发展休闲采摘,是很多乡村旅游起步阶段的业态。在这种模式下,乡村旅游与景区游是依附关系。在河北省赞皇县黄北坪乡松会村,近几年兴起的葡萄采摘游正是由此而生。
松会村地处太行山南麓深山区,是一个只有43户143人的小山村。2015年,为发展脱贫产业,松会村开始小规模种植葡萄,当时只有“玫瑰香”“夏黑”等两三个品种。
“村里靠近棋盘山和嶂石岩两大景区,路过的游客多,偶尔会有人来村里采摘葡萄。”松会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建忠回忆说,看到这个机遇后,村里将98亩水浇地全部种上了葡萄。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新问题出现了:松会村种植的葡萄品种较少,只够采摘一个多月。于是村里决定增加品种,目前已有10个不同品种的葡萄,可满足游客从7月份到11月份的采摘需求。
随着采摘游的兴起,松会村与周边景区的依附关系也在发生转变。“以前是游客去景区顺路来摘葡萄,现在都是专门来采摘游玩。”李建忠说,如今的松会村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专业村,每年群众自产的30万斤葡萄不用找客商走市场,全部靠游客采摘消化。
赞皇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立芬认为,大景区与乡村旅游其实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一般知名的大景区接待长假游、跨省游比较多,而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游客很明确,就是石家庄市和周边城市的市民。”做精做细周末游、短途游更适合乡村旅游的发展。
记者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河北省85%的旅游资源集中于贫困山区。“十三五”时期以来,河北省已有1650个村、5400余家企业发展乡村旅游,累计带动793个贫困村近20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位于邯郸市的涉县境内既有红色经典景区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也有5A级旅游景区娲皇宫。在涉县井店镇刘家村,当村党支部书记刘香太说“村里去年游客接待量达数十万人次”时,记者有点怀疑:“游客到你们村来看啥?”粗略看去,眼前的小山村并没有特别的景色,只是建在山坡上的房子看起来错落有致。
“别说你不信,2018年我们打算做旅游的时候,村民们也不信。”刘香太带着记者一边沿着石头小路往山上爬,一边介绍说,之所以选择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想挖掘村里的“穷资源”,留住过路的游客。刘家村600多口人,只有400亩耕地,全在山坡上,而且都是小地块,种小杂粮、花椒等农产品。
如何将这些“穷资源”盘活?刘香太告诉记者,2019年1月,刘家村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先后打造了几间民宿,修建了停车场,办起了大伙房。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周边游、短途游备受热捧。刘家村也逐渐火了起来,旺季时每天有90多辆旅游大巴开进村里。
“游客来我们村,主要是爬山、体验农耕生活。”刘香太说,山坡上用石头圈起来的小块地分布在农宅周围,虽然不适合开展农业生产,但对城里人却很有吸引力,“有的地块不到一分地,种上家常蔬菜瓜果,就像游客自家的小菜园,参与感很强”。
在村旅游开发公司带动下,目前刘家村已有30多户村民发展餐饮和住宿,有300多人从事旅游行业。今年,刘家村又在村里住宅对面的山上建了12座小木屋和几处咖啡馆、小酒吧。“晚上住在山里,吃着农家饭,看对面村庄的大红灯笼,是一种别样体验。”刘香太说,乡村旅游没有大景区得天独厚的资源,要吸引游客,就得“小而精”,让人“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区域之内看错位
十里不同景,村村不同品
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很多旅游村落大同小异,同质化竞争严重,有时甚至会出现互相抢客、低价揽客等恶性竞争。在太行山里星罗棋布的村庄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位于涉县更乐镇的大洼村距离刘家村不到5公里,同样是发展乡村旅游,这两个村庄不仅没有“打架”,在旺季人多的时候,还互相分流游客。两个村庄的和谐相处来源于错位发展。更乐镇旅游开发公司经理刘晓辉说,“两村发展旅游的侧重点不同,刘家村以爬山和农耕体验为主,大洼村则以石头古民居游览参观为主”。
大洼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村内石头砌成的古民居保存完好,极具特色。2016年大洼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几年,更乐镇对大洼村内的30余间年久失修的空心古宅进行原汁原味修缮,并修复了1000余米破损严重的石板街,恢复了大洼的古村古貌。
即便是农耕体验,两村之间也有差异:刘家村发展的是小地块种植采摘,而大洼村则是吸引游客体验驴拉磨、打井水等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驴拉磨可以现磨现卖,使游客们既能观赏到原汁原味的生产过程,又能品尝到传统方式现磨的玉米面、白面。”刘晓辉说,传统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吸引着各方游客前来追忆乡愁,品味乡愁。
太行山绵延数百公里,在河北省境内分布着众多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观光资源。为将太行山打造成高质量的旅游产业聚集带,河北省通过高速引线和国省干道连通太行山区各县(市、区)城镇、特色小镇、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点,形成绿水青山连绵、文化绚烂多彩、产城融合互动的太行山绿色发展轴。
在平原地区,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地方,离不开规模化发展,往往靠“一县一业”甚至是“一县一品”来实现农业产业化,但是在山区发展“农旅融合”,精品农业、体验农业更具活力。
在赞皇县黄北坪乡,采摘农业成为山区群众发展旅游的重点支撑。“我们乡有采摘农业面积1万亩,每个村又各具特色,一村一品。”黄北坪乡党委书记曹冬敏介绍,除了松会村的葡萄产业,全乡其他村庄还有大枣、板栗、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可以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赏雪”的旅游格局。同时,游客在旺季时来黄北坪各村,还可以预订“溜达鸡”“散步猪”等,养殖户一般在春节前发货。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除了旅游产品供给差异化发展之外,管理机制的完善也是避免乡村旅游恶性竞争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旅游的起步阶段,之所以出现一片“乱战”、肆意调价等无序竞争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缺少完善的运营机制。
目前,河北省大部分村庄的旅游业都有运营主体,有的是村集体自办企业,有的是引入外部企业,有的是乡镇或县级政府设立企业统筹经营。为优化旅游管理机制,更乐镇今年2月份组建了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大洼村和周边村庄的旅游经营。
“我们之所以成立公司,就是为理顺管理运营机制,通过市场化运营破解管委会模式的弊端。”刘晓辉分析认为,挖掘村级旅游资源,不能走大景区管委会的管理模式。由于村委会或者管委会不是市场主体,在运营过程中涉及投资、建设、规划、收费、利益分配等环节时,受限较多。而企业化经营,不仅可以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把劳动力吸引到旅游产业链上来,而且可以规范市场行为,避免分散经营的农户随意抬价、压价。
全季之时看延伸
拉长旺季,缩短淡季
地处太行山深山区的涞源县,旅游资源丰富,白石山、空中草原、仙人峪等自然风景区景色优美,但受季节影响较大,冬季是旅游淡季。
如何破解淡季瓶颈,让冬季旅游“热”起来?2017年,涞源县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机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冰雪资源,将旅游产业与冰雪运动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旅游发展之路。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涞源县推动旅游业从游山玩水向运动健身延展。2017年底,拥有三大滑雪娱乐公园和三大高山滑雪区的滑雪场——七山滑雪场在涞源县投运。2018年年初,该县举办了首届滑雪节,冰雪产业开始形成规模。
“以前常年在外地打工,滑雪场建起来后,我在滑雪场找了份工作。”涞源县西龙虎村村民梁丽娟如今有两份收入:平时在滑雪场打工,自家还经营着农家乐。梁丽娟说,当初开农家乐就是看准了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2019年,她在自家大院里盖起客房,冬天有来滑雪的游客入住,其他时候有附近白石山景区的游客,15间客房经常爆满,一年能增收七八万元。
涞源县还根据不同游客需求,不断拓展冬季旅游项目,涵盖冰雕展示、冰雪互动娱乐和温泉休闲等诸多内容,吸引了大量游客,“冰雪游”已成当地的消费热点。“春节期间,雪场每天接待游客量最高达8000人次,对涞源县冬季旅游带动明显。”七山滑雪场负责人赵展琨说,去年,滑雪场营业额达4780万元。同时,滑雪场还解决了周边山村近500人的就业。
但冰雪经济业态并不能覆盖所有旅游村,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破解淡旺季分明的难题,很多地方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尽可能拉长旺季,缩短淡季。
大洼村“里山沟客栈”的经营者张海兰告诉记者,现在的淡季只是“相对淡季”,而不是绝对没有游客的淡季。“我们客栈一年到头都有客人,旺季时每天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淡季至少也有一两千元。”在张海兰看来,现在很多游客到山村旅游,并不是只为看风景,也为寻找一块安静的地方享受其中。季节对出游的影响也相对减弱,在有的游客眼里,冬季村庄的气质更具吸引力。此外,在冬季也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招揽游客。刚刚过去的农历春节,大洼村的民俗展演吸引了10多万名游客前来参观。
为延长旅游时间,赞皇县在全年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农产品品种,实现错季成熟,形成了“全年有活动、月月有亮点”的节庆旅游模式。“从春天的杏花节、梨花节,到夏天的樱桃、葡萄采摘,再到秋天的苹果采摘,都能吸引游客。”赞皇县文旅局局长刘世彬说,这些节庆活动从3月份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底,再加上春节期间的各类活动,基本破除了过去的“绝对淡季”。
曲谱网相关曲谱
- 音乐安卓版1120发布:智能煲机、智能曲谱等新功能QQ
- 洛奇GM音乐会搞笑登场谱新年欢乐颂
- 歌曲《一生所爱》吉他谱附带解读!
- 葫芦岛11岁男孩获赞“魔音小王子”捡辣条袋上歌曲简谱学习
- 抖音最火的爱情说说短语唯美好听怎么听都不会腻
- 山地垂直自然带知识总结(附18座山脉的垂直自然带谱)
- 拱北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熊振国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同谱全民健身曲共圆体育强国梦
- 收藏好慢慢听!!10首穿透灵魂的英文经典歌曲
- 小提琴演奏家宋晓晨跳楼自杀年仅38岁曝原因引人泪目!悲痛
- 《陈婧霏》:谱一曲仲夏的梦
- 刘涛蒋欣主演《欢乐颂东方卫视首次打造季播剧
- 「知青岁月」两只老虎
- 简朴是种半懂的痛从马云吃方便面咸菜可以知道
- 网易新闻
- 小小说:唱山歌的忧与乐
- 王正谱到张家口赛区检查
- 牢记4点轻松读谱不是梦!?学钢琴如何阅读钢琴乐谱
- 有没有比较好的记忆技巧??五线谱有最快的记忆方法吗
- 听来自星星的孩子为你弹奏爱的五线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