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搜集整理歌曲曲谱歌谱、简谱、吉它谱、钢琴谱!

「弦上蝶舞」俞丽拿-《梁祝》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符号HMM

流行类(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佚名2022-01-03 14:17

  俞丽拿教授出生于上海,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小提琴、中提琴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1993年,她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 ;俞丽拿教授是第八、九、十 届全国政协委员,荣获全国高校“名师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劳动模范”和文化部命名的“优秀专家”。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其实琴声亦如此。坚定有力、曼妙精确的琴声,正如俞丽拿的品性那般,执着、认真、有朗朗清气。

  1959年5月27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小提琴独奏首演者正是18岁的俞丽拿

  1959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年仅18岁的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梁祝》是小提琴艺术“洋为中用”的重要尝试,她用弓弦揭开了中国音乐史的崭新一页,震动了中国乐坛。她演奏的“ 梁祝提琴协奏曲”唱片发行多达二百多万张,是中国器乐唱片发行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唱片,为此她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

  自公演后,《梁祝》就和她分不开了,有人评价:“俞丽拿所演绎的《梁祝》不仅仅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更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符号,满载着中国数代人对于音乐的深刻情感体验。

  一曲《梁祝》,多么隽永,多么悠长。但是悠长的《梁祝》差一点被“改短”。这里我们来听一个曾刊登在《上海观察》上的一段关于余丽拿“不改”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素喜《梁祝》,每来上海陪同外宾,都要点这首中国自己的小提琴协奏曲,他还指出了唱片封面将“俞丽拿”误印成“俞丽娜”呢!

  但是有一次陪同外国元首在上海再听《梁祝》,一曲终了之时,周总理却径直离开主桌,把俞丽拿叫了过来,“小俞,跟你商量个事。我觉得《梁祝》太长了一点,你和两位作曲家去说一下,能不能改短一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供你们参考”。

  俞丽拿心里七上八下,她认为《梁祝》已深入人心,是个定型作品,但总理提了这样的意见,如果回到学校一传达,肯定从上到下要落实,于是并没有跟作曲者陈钢与何占豪说。

  几个月后,周总理又来上海,再听《梁祝》还是那一曲未“改短”的原曲,便直截了当地对俞丽拿说:“你们没改嘛,《梁祝》还是那么长?”见俞丽拿不作声,总理沉吟了一下,笑着挥了挥手,大声说:“我不能苛求艺术家,能不能改,由你们自己决定吧!”此后,总理再也没提这件事,尽管他又多次入神地听过《梁祝》……   改不改,由艺术家“自己决定”!如果不是余丽拿对作品的坚持,拥有这份“不传达”的勇气,或许就没有半个世纪后,今天悠长的《梁祝》了。

  俞丽拿在世界各地举办独奏、重奏音乐会。多次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全国大部分主要城市演出。

  俞丽拿在三十多个国际小提琴比赛中担任过评委,其中包括两次担任了极具权威的柴科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2007年担任该赛事评委副主席;还担任包括波兰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德国汉诺威犹约辛姆国际小提琴比赛、意大利里匹策国际小提琴比赛、日本、韩国、中国HKIVS/SHLOMO MINTZ国际小提琴比赛等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

  现在的俞丽拿依旧活跃在两个舞台上:一个是演奏,她说无论自己走到哪里,人们总想听到她演奏的《梁祝》;另一个是教学,她在上海音乐学院已经任教了40多年,培养了黄蒙拉、潘伊琼、王之炅、徐杨等一批优秀的小提琴青年艺术家。

  说起教学工作,俞老师是出了名的“严师”,任何学生想偷懒、马虎或者练琴不动脑筋,在她这里都不可能蒙混过关。黄蒙拉曾回忆道:俞老师会不断地帮我校正每一个音阶,决不肯放过一个错音。

  “我的教学时间和生命是有限的,培养学生就像栽培植物一样,要适时地给予养分,错过了最佳时机将会终身遗憾。”可以说,几十年的专业教学成为了俞丽拿艺术生涯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时至今日,余丽拿教授桃李天下,她的小提琴精神依旧鼓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小提琴人才成长成材。一生奉献,我们必须要向这位艺术家致敬!

曲谱之家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hpppw.com 
本站歌谱来源于网友自行上传及网络转载,如涉及版权及隐私问题,请来信至,本站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