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搜集整理歌曲曲谱歌谱、简谱、吉它谱、钢琴谱!

怎样让孩子每天踏踏实实练小提琴

流行类(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佚名2022-01-30 22:26

  让孩子练小提琴,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事。练琴之前,家长鼓励孩子,孩子充满干劲,可没到5分钟,场面就混乱了。孩子觉得烦了,家长开始挑错误,一个马马虎虎混事,一个急急火火催促,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谁都冷静不下来。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缺少计划,练小提琴之前,应当先把时间与内容规划好,例如用多少分钟,拉几段练习,每段练习拉多少遍,若出现错误,改错要拉多少遍。当然,计划赶不上变化,有的乐曲,家长认为,10分钟孩子就可以记住了,而实际上,却花了四五十分钟,又或者是,几个错音,家长认为,10分钟孩子就可以改正了,而实际上,练了一个小时,也没有改对。遇到这样的情况,计划就要改变,为了保障练习的效果,时间需要延长,这一延长,就有可能多出一两个小时。但是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改错误,或熟悉知识,比学习新的知识,要重要的多。我们说,如果把学习新的知识,比作从1楼上到2楼,那熟悉知识的过程,就像是从2楼上到10楼,再把错误改正的过程,便如同从10楼爬到50楼,十分不易。请你想一想,小学一年级的功课,有谁会不懂吗?但比试算数听写,有人快,有人慢,再到了考试,能有几个孩子拿满分,这就说明,要做到100%的正确率,是最难的。

  家长是拿捏不准孩子的学习能力的,他们对于自己熟悉的知识,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也不应该错。而事实上,有些孩子在七八岁的时候,还数不好数字,甚至分不清左右,这都是家长的责任。能力是训练出来的,你看一个孩子,他能从1数到10,但你给他听一句音阶,问他这里面有多少音符,他可能数不对,这是理论概念,无法应用于实践的现象。是什么造成这种情况呢?是因为头脑的反应速度慢,从1数到10,判断很直观,但是从低音数到高音,他就必须给每一个音高都标一个数字,再复杂一些,有了长短音,三连音四连音五连音,他就要一组一组的去加。比如,两组四连音,三组三连音,加上一个长音,构成的一句,就非常复杂,孩子有可能,多拉或少拉一个音,家长便生气了。这不能怪孩子,4×2+3×3+1对家长来说轻而易举,对孩子来说,就像是错综交叉的道路,搞不清楚方向,而这在练小提琴中,是5岁孩子应当会做的算数(非口算笔算,而是实践应用)。学小提琴,是让5岁的孩子,学8岁孩子的功课,不可能不费劲,必然要多下功夫。

  有些家长觉得,拉琴嘛,拿手指按,用弓子拉,有什么的?确实,这没什么难的,难,不是难在按指拉弓上,而是难在怎样用头脑。人的大脑很发达,几个脑细胞就能干一件事儿,但是孩子他不懂,他们总是把按指拉弓当成一件事儿,让一些脑细胞既管着左手,也管着右手,那可就难了。举例来说,一个人,用左手往下敲,同时用右手往上薅,做不到吧,但是两个人,各做各的,肯定没有问题。拉小提琴也是一样,大脑的一块儿专管左手,另一块儿专管右手,别把他俩搅在一起,即便是配合,也要各做各的,互不干扰,便不难了。所以左手不去追右手,右手也不去赶左手,但是都会为了对方,来调整自己。比如左手慢了,就动快一点,这个快一点,是整体速度的提高,不是偶然的去追赶一下右手。右手若是快了,就放慢一点,这个放慢一点,是整体弓速的减慢,不能是拉到一半弓子,发现不够用了,才开始减慢,这便是教师想训练孩子的,大脑独立控制某一肢体的能力。孩子练左手,只听拍子的号令,不看右手,孩子练右手,只听拍子的号令,不看左手。等到左右手能独立控制了,调节左手的时候,控制右手的脑细胞不会跟着变,调节右手的时候,控制左手的脑细胞不会跟着变,是不是很厉害?

  每天的练琴计划,不能光是练琴内容的计划,还要有沟通和心理的计划,用怎样的态度和语气和孩子沟通,用怎样的心理战术来提醒孩子,让他自己去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例如,对注意力容易涣散的孩子,要多用互动的口吻,而不是命令的。对性格内向的孩子,则多用命令的口吻,而减少互动。对注意力容易涣散,而性格又内向的孩子,要用命令式的互动口吻,在命令后面,加上一句“能够做到吗?”,便可以了。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多做多拉多听多改,在学习中,一小段乐曲,练上10遍,和练上50遍,感受肯定不同。先前的10遍,由生疏到熟悉,会减少压力,而后的20遍,会感到越拉越不好听,实际上是因为音准和节奏本来就不好,只不过孩子的精力从视谱转移到听音了,再往后的20遍,慢慢将错音改正,变得好听了,孩子才能松口气,获得成就感。那你说,只练10遍曲子,有用吗?孩子可能觉得累,所以要激励他,告诉他为什么要拉50遍,告诉他这是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收获,同时也有奖励。孩子接受了便好,若是不接受,则要再商量,可以增加休息的量,变更奖励的物品,但不应当减少练习的数量。

  有些孩子不愿意练琴,是因为他们觉得,如果不练琴,就有时间来玩儿,这是错误的想法。我对我的学生这样说,“你可以不拉小提琴,但是你不拉小提琴的这些时间,必须用来学习语文、英语和数学,别想拿来玩儿,”一听到这样的话,很多小孩老实了。真让他们选择,读书写作业可能更令他头疼烦闷,这是事实,读书读多了,脑袋和眼睛会发胀的,拉琴拉多了,不过是胳膊腿脚稍微酸一点,读书要不断的更新,拉琴则是很多重复,哪个更舒服他们自己很清楚。

  还有些孩子不愿意练琴,是因为不知道练什么,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都会了。这种自满的心态很不好,会当然是会了,可是正确率有多少呢?做家长的,可以出道考察题,连续演奏一段乐曲20遍,错一遍,从零开始重新数,你看他还能拉得完吗?最后真拉下来,好点儿的恐怕也有100遍了,这样就有了多练习的理由,你错了,就要多练,对了,就不用多练,公平合理。不能是你对一遍错一遍,就像在考试中,如果做对一道题,又做错一道题,总分只有50分,能及格吗?如果做对三道题又做错一道题,总分是75分,够良好吗?

  我讲了这些,做家长的应该对孩子练习小提琴有更多的认识了吧,也能提出更多的要求,做出更多的把控了。总结一下,首先是时间和内容的规划,然后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变化,乐曲中的数学和符号要解释清楚,感觉拉的含糊混乱的,把左手和右手拿出来单练,让脑细胞分开干,干活要有数量,先10遍,再20遍,再20遍,分成不同阶段,打消孩子不拉琴想玩的念头,告诉他们,不拉琴,只会更累,最后是考核,把应当完成的作业,按照合理的正确率做到,做到了可以收琴,做不到,把账记下来,明天加码。

曲谱之家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hpppw.com 
本站歌谱来源于网友自行上传及网络转载,如涉及版权及隐私问题,请来信至,本站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