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祭祀方式,寄托哀思过清明

川北在线核心提示:清明将至,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出台祭扫新规。有的实施网上预约、现场控流、专线专车,有的推出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等活动。各地的新内容、新要求突出绿色、低碳、环保,顺应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也对祭扫服务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网) 时值一年
清明将至,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出台祭扫新规。有的实施网上预约、现场控流、专线专车,有的推出“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等活动。各地的新内容、新要求突出绿色、低碳、环保,顺应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也对祭扫服务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网)
时值一年芳草绿,又是清明踏青时。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尽管清明节传统风俗不少,比如踏青、植树、放风筝、插柳等,不过祭祖和扫墓才是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清明节最鲜明的主题。清明祭祀围绕着“火”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和仪式。就像“无酒不成席”一样,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按照传统习俗,清明节人们要亲自到先人的坟墓前,烧上一把黄纸,培上一锹新土,寄托对亲人无尽的哀思。殊不知祭祀烧纸这种方式每年都要引发多少火灾。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奠先人、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为能让居民为故人寄托哀思同时做好清明期间的防火工作,并且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道德素质,提倡以安全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继而出现了许多新的祭祀方式,网上祭扫,绿色祭祀产品等。通过新型的祭祀方式,我们在继承传统习俗的过程中,又赋予了这个节日新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新的祭祀方式,既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在新形势下的创新。社会弘扬文明祭祀新风尚,倡导安全环保踏青游。文明祭祀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必然要求。有民俗学者表示,清明节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祭祀先人,继承传统美德,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生活,才是清明祭祀的重要意义所在。(王薤菲 )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相关曲谱
- 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推动三项谈话制度化常态化
- 驴驹和牛
- 风雪草原情
- 韩影票房:徐睿知新片夺冠 《徐福》降至第三
- 韩女星Luna回顾出道至今历程 称fx从没有解散
- 韩国模特边正秀发文称确诊新冠 所幸家人未被感染
- 韩剧收视:《光姐妹》复播夺冠 《月升之江》落幕
- 韩《偶学》投票造假案三审 制作人曾自称不算犯罪
- 静夜思(声乐 )
- 青科“创造营”,永不收官
- 难忘各各他
- 长征组歌到吴起镇
- 重启版《岳父大人》卡司:《环太平洋2》女星主演
- 郑恺公司涉合同纠纷案 被强制执行3300万
- 郑州科技局回应“熟鸡蛋孵小鸡论文”:配合其他部门联合调查
- 遏制中俄?西班牙学者:各国不必为美国利益买单
- 速览 学校一周要闻(418425)
- 趣快排SEO观影团《追虎擒龙》北京金逸影城免费抢票
- 赵丽颖网络侵权案二审胜诉 侵权方需公开道歉
- 起底鸡娃号:打“海淀”招牌抱团运作,确实在贩卖焦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