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搜集整理歌曲曲谱歌谱、简谱、吉它谱、钢琴谱!

中国农村出了个“小提琴王国”

流行类(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佚名2022-02-23 06:28

  新华社南京4月19日电(记者何磊静、张展鹏)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是个革命老区,以烧饼闻名,奇怪的是,这里的孩子几乎都会拉小提琴。

  12岁的李坤宇在黄桥小学读五年级。这几天放学后,他和同学们主动留在学校小提琴社团,抓紧排练,立志在即将到来的市级比赛夺得头名。

  虽然身处农村,李坤宇却已经拉了5年小提琴,并梦想着能做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去年当地社区举行“春晚”,他登台表演了一首《茉莉花》。“有300多人在台下看。妈妈都哭了,直抱着我说‘真棒’。”

  在黄桥小学,绝大多数学生都像李坤宇一样爱拉小提琴。在小学一二年级,小提琴是必修课;到了高年级,小提琴课又是选修的兴趣班。

  “同学们很想学,几乎都从必修课学到了兴趣班。小提琴就是我们的玩具。”李坤宇说,“因为镇上每家都有把小提琴,甚至家里都会做小提琴。”

  黄桥镇因历史上“黄桥战役”而闻名,约有20万农民,传统小吃“黄桥烧饼”也名声在外。

  镇长王晓云发现,以前黄桥人都喜欢拿烧饼送客人,而近些年,拿惯了锄头的农民,却习惯挑几把自己亲手造的小提琴作为礼物。

  “这里有230多家提琴生产及配套企业,3万多从业人员,每年生产各类提琴70余万只,占世界市场的30%以上。”王晓云说,黄桥提琴销往欧美90多个国家,年产值可达24亿元人民币。

  在欧洲流行数百年的小提琴,何以成为中国农村一座小镇的名片?66岁的李书知道答案。

  上世纪60年代,北京、上海开始出现了提琴厂,几个在上海造琴的黄桥人回到家乡办了个小厂,李书恰是当时的一名学徒工。1971年,黄桥造出的第一把小提琴,就出自他的手。

  李书如今是黄桥镇上规模最大的提琴制造厂--凤灵乐器集团的董事长。“公司产的小提琴出口到美国、德国、意大利等80多个国家,年出口额有2000多万美元,国外客户相当认可。”

  1995年初,美国AXL国际乐器有限公司要参加世界乐器博览会,有95种样品必须在2个月内出样,李书抓住了这次机会。

  “按惯例做出来要3个月,当时又是春节,我们铁了心加班加点,用53天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李书说,这次合作打动了客户,到年底时凤灵50%的产品通过AXL公司销往美国市场。

  美国要扩量、西欧要高质、亚洲市场要实惠……针对各国市场的不同需求,李书采取了不同的营销策略。

  目前,凤灵集团能生产近120种小提琴,价格从几百到10多万元不等,能满足不同需求。但在李书眼中,技术的进步才能让产品更具竞争力。

  “要让小提琴音色好、防干裂,制作的木材得风干50年以上,来降低其中的水、糖分、树脂等,我们公司首创了微生物技术,用酒里的酶提前催化,能去除大量杂质,可以缩短风干时间超过20年。”李书说。

  一项乐器促成的产业不经意间也陶冶了黄桥人的精神世界。10多年来,凤灵集团与泰兴歌剧团合作成立了文化艺术中心,为超过6000多名工人培训了小提琴、钢琴、吉他等课程。

  乐器艺术的普及教育在黄桥镇5所小学全面展开。王晓云表示,像李坤宇一样的当地小学生不仅能了解家乡的产业,更能在学提琴的过程中培养艺术爱好,促进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

  “黄桥人不仅要会造琴,还要会拉琴、会赏乐,我们计划投资50亿元,打造一个3。8平方公里的乐器主题小镇,集乐器文化、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生活体验于一体,到2020年成为产值百亿元的‘爱乐之城’。”王晓云说。

曲谱之家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hpppw.com 
本站歌谱来源于网友自行上传及网络转载,如涉及版权及隐私问题,请来信至 kavg8@hotmail.com,本站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