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搜集整理歌曲曲谱歌谱、简谱、吉它谱、钢琴谱!

民族管弦乐的艺术创新

流行类(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佚名2022-02-23 17:03

  日前,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民族乐团创排演,郑阳作曲、谭利华指挥的民族管弦乐交响诗套曲《大运河》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演,作品的文化意义与艺术价值获得肯定。

  民族管弦乐交响诗套曲《大运河》紧扣大运河的功能与文化特色,共分为序曲和7个乐章,通过运用中国民间音乐、大众流行音乐、先锋实验音乐等多种音乐元素,表现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比如,《漕运沧桑》体现中华运河的历史变迁,《舟楫通南北》与《黄金水道》体现运河航运带来的商贸与文化交流融合,《运河明珠》体现大运河沿线省份的民间文化风情……

  该作品对中国传统艺术技法进行了创新,既突出中国民族乐器音色,又实现了整体音响的均衡统一。套曲以民乐为主音色,其他音色作为烘托陪衬。比如《漕运沧桑》突出笙与唢呐音色,《醉千秋》突出中国戏曲的旦角声腔,《河上·天下》突出群鼓为代表的民族打击乐音色。作品主音色的加强与渲染最体现匠心。比如,《漕运沧桑》的主奏乐器是唢呐与笙,包括低音、中音、高音三种;《运河明珠》的主奏乐器是大中小三种阮;《醉千秋》中的旦角声腔有京剧、昆曲和徽剧。同时,在让不同的乐器组或独奏乐器保持交响化运行中,明确区分其音量或演奏力度,有主有次,主间分明。

  一是交响诗套曲这一艺术样式的功能开掘与模式开拓。《大运河》继承了交响诗套曲的基本写作原则,包括诗意化、单乐章标题音乐等。同时,赋予交响诗一定的内在逻辑,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运河明珠》这个乐章上。作曲家采用了类回旋曲,赋予“阮独奏”部以生活角色——导游。这样,以运河沿经8省份的地方民歌与戏曲为主题,交响乐中的插部成为运河船上“导游”口中的“景观介绍”,让乐曲各部分间的关联产生了一定的内在逻辑。

  二是民族乐器表现力的发掘与匠心使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作曲家艺术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音乐民族化,突出体现为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表现力的发掘。民族管弦乐交响诗套曲《大运河》中,作曲家郑阳在发掘民族乐器的非常规技法与特殊表现力方面进行了探索。比如,《漕运沧桑》一曲使用了中低音唢呐主奏旋律。低音唢呐主奏旋律在民族管弦乐中较为少用,这就使原来为配角的低音乐器,成为主奏旋律的主角乐器。在音阶使用上,《黄金水道》采用了中国传统民乐调式的雅乐与清乐两种音阶混合的“混融音阶”。在《舟楫通南北》中,更是采用了双增二度七声音阶。这些特殊音阶的运用与探索,再加上“润腔”“滑音”等民间特性的音乐技法,强化了音乐风格的对比,赋予音乐更大张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民族管弦乐音乐诗套曲《大运河》生动抒写了中国大运河的文化图谱,是具有中国韵味、艺术创新价值的民乐交响作品。

  虽然洗衣服是一件费劲的体力活,但人们并未因此感到悲伤难过,反而聚在一起闲话家常,述说家长里短,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体现了人们的勤劳能干,以及她们对生活的热爱。

  江苏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旅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

  据了解,“千年运河千里行”中外媒体采风活动是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线余家中央、北京市、浙江省和境外媒体组成的采风团,将先后赴北京通州、山东枣庄、江苏扬州、浙江杭州等大运河沿岸城市实地探访,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千里行”的所见所闻,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展现古往今来水城共生、人水和谐的生态文化景观,提升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的国际影响力。

  日前,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民族乐团创排演,郑阳作曲、谭利华指挥的民族管弦乐交响诗套曲《大运河》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演,作品的文化意义与艺术价值获得肯定。

曲谱之家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hpppw.com 
本站歌谱来源于网友自行上传及网络转载,如涉及版权及隐私问题,请来信至 kavg8@hotmail.com,本站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