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产到螺纹钢:韧性仍存 供应存变

曲谱网_:智能电动车竞争步入下半场 如何应对产品同质化趋势下的突围之战?
:智能电动车竞争步入下半场,如何应对产品同质化趋势下的突围之战?
以 “拥抱变化”作为关键词的“2021上海车展”尚未落幕,便被业内评为“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届上海车展”。
“今年市场8%左右的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可以看得见,而且你可以看到这一趋势正在明显加速。”业内人士认为。不过,简单的用电气化来概括本届车展体现出的变化趋势,已经不那么全面,主流车企的涌入加速智能电动车市场的“拐点”到来。本届车展上新发布的电动汽车重点强调的都是智能化,汽车行业的未来是智能电动汽车,这是一种可见的终极产形态。
电动车的终局竞争在于智能化
车展前的4月16日,威马汽车在“IMAGINE DAY威马畅想日”品牌发布会上,发布了全新车型威马W6,新车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6.98万-25.98万元。智能化的大背景也催生了华为和百度这样的科技公司加入,华为发布了针对第三方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开放的“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百度Apollo在车展开幕当天的发布会上亮相了其“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最新产品。

多样化的参与者加入让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的关注度提升,同时经历了前期的试水和经验积累,业内对于短期内汽车智能化的落地方案和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对于“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看法更加的理性,自动驾驶的实施方案也更加聚焦在“自动泊车”以及有限条件下的自动驾驶。“想要实现全场景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全场景无人驾驶也并非某一家公司能够独立研发的,不管是威马这样的创新公司,还是体系庞大的大众,都是如此,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协同,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但有限场景下的无人驾驶是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解决用户觉得最麻烦的、最大的痛点。比如,对于中国用户来说,停车很麻烦,找车位很麻烦,找到了停进去很麻烦,这就是有限场景下无人驾驶的高频使用场景。”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认为。

因此,威马此次推出的全新W6就致力于给消费者带来“实用的无人驾驶功能”。威马W6搭载了AVP无人自主泊车系统,于行业率先实现了L4级别的无人驾驶。其具备的HAVP(自主学习泊车)适用于住宅、公司等固定车位场景,车辆仅需学习一次即可自主寻径泊车,用户通过威马智行APP即可一键“召之即来,呼之即去”。即将在年内通过OTA升级推送给用户的PAVP(高精地图泊车)则适用于大型商场、写字楼等非固定车位场景,依托高精地图,借助云端百万级算力,车辆可自动规划泊车路线,通过跨层巡航的全无人自主泊车、取车,彻底解放用户。HAVP+PAVP组合能够解决各类泊车痛点,为用户打造实用的无人驾驶技术应用。

此外,威马W6还对针对中国路况开发的全功能L2级智能辅助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搭载了全新的Living Pilot3.0智行辅助系统,新增了拨杆变道(ALC)、交通拥堵引导(TJ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NLP)、前方穿行预警(FCTA)、后方穿行预警(RCTA)、后部穿行制动(RCTB)、开门碰撞预警(DOW)、遥控泊车(RPA)等实用功能。
产品同质化之下,用户体验才是核心竞争力
不过,智能化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沈晖认为,未来的汽车智能化,一定是建立在用户使用的普惠、便利以及个性化这一逻辑之上的。“当一个新品类出现时,往往是比较有钱、有闲的人会率先玩起来,但这个品类要实现爆发,就需要大众消费者的参与。”所以,威马将自己的产品都定位在15万元-25万元的价格区间,让更多的年轻家庭用户能够以低成本的价格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比如,威马W6率先搭载了高通SA8155芯片,算力提升8.5倍、图像处理能力提升20倍,在3D图像和特效处理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此外在传感器方面,威马W6还配备了5个77GHz毫米波雷达、2个高清前视摄像头、4个高清环视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高效协同,以确保各项驾驶辅助配置流畅运行。而横向对比业内40多万元的智能电动车,搭载的几乎还都是850A的芯片。
另外,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之下,威马的系列车型,尤其是全新的W6,除了考虑到前排的体验和感受之外,还重点对于后排空间和体验进行改善,以满足家庭的多样化出行需求。沈晖认为,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逻辑之下,未来的汽车行业需求“千人千面”,所以最终一定是“用户定义汽车”。
基于这样的思考,威马一开始就在业内率先采取了C2M的定制化生产模式。比如说,仅仅在车身颜色这一项上,威马自建的4.0智能化工厂拥有16条全自动线喷漆槽,只要用户喜欢的颜色,反馈给工厂,内部可以非常快的调出16种以上的颜色,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一般国内的工厂只有8-10条这样的自动线喷漆槽。
C2M模式之外,威马“用户定义汽车”的思考在全新的W6身上进一步呈现。在前不久,召开了一次SOA的用户大会,希望打造一个开源平台,实现用户共创。但全新的威马W6已经在国内率先实现了SOA的技术应用。用户只需进入车内,便可直接体验官方预置的“小憩片刻”、“亲子空间”、“智能节能”、“性能模式”、“高速省心”五大场景模式。同时用户也可亲自操刀,通过威马智行APP开启自主编程,实现驾驶辅助、车窗、座椅、空调、驾驶模式、音乐、氛围灯等多项主被动软硬件模块的自由组合与设定,并按照自己的用车喜好,制作成不同出行风格的“场景卡片”。完成操作后,新添加的场景模式会按照用户设定的触发条件轻松唤醒。目前,威马W6已陆续开放25项能力,可对全车超200个功能进行任意排序组合,真正的拥有“千人千面”的场景编程智能体验。
本届车展上,华为以及百度这样的科技企业涌入,行业预测,未来,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到来,类似于华为这样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企业,可能会成为类似于博世、大陆这样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当电动化时代到来,产品同质化不可避免,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一方面将聚焦在自研和软件能力上;另一方面可能是用户体验。在此背景下,将用户纳入开源的生态之中,与用户共创将成为趋势。
如何布局下半场?
全新车型威马W6发售仅50个小时,订单便突破了6000张。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1.5万辆,同比增长2.8倍,远高于整体车市75.6%的增速。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汽车销量约为648.4万辆,而电动车的占比已经接近8%。这让更多业内人士笃信“2021年是智能电动汽车逆袭传统燃油车的元年”,智能电动车的市场竞争已经步入下半场。如何布局新一轮的竞争?

对于威马来说,2021年是威马汽车战略全面提速的一年。沈晖表示,威马汽车将在产品、智能化、渠道、研发技术等方面同步发力。此外,威马汽车将推进国际化战略,加速开拓欧洲、东亚以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在全新W6发售的同事,威马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出轿车产品,同时公布了威马汽车全新的产品命名体系:“世界系列”和“大师系列”,前者取自威马“WM”中的W,代表SUV产品;后者取自威马“WM”中的M,代表轿车产品。威马汽车首台纯电轿车量产概念版基于“大师系列”理念而生,量产版计划于2021年末发布。
“我们的产品规划是前几年着重在SUV上,毕竟资源是有限,有了一定量和市场认可了,我们再做轿车。”沈晖谈到,截至目前,威马EX5在市场上的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5万辆,而随着全新W6的加入,威马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眼下,包括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在凭借SUV市场占位脚跟后,都选择了进入轿车市场。综合2020年的数据,虽然SUV市场增长迅速,但轿车和SUV在整体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仍然不相上下,分别为45.97%和46.89%,这也就意味着,造车新势力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就必须要在另一个巨大的细分市场进一步发力,在产品、基础设施以及网络等方面加速拓展。
威马2021年还将继续推行“千城千店”计划,而蔚来前几日也宣布将在北方三省铺设充电桩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便利。随着主流造车新势力的发力,智能车时代的拐点正渐行渐近。
曲谱网曲谱网_:特斯拉公布安阳刹车事故前1分钟数据:碰撞前时速降至485km
:特斯拉公布安阳刹车事故前1分钟数据:碰撞前时速降至48.5km,此前半小时刹车超40次
据《中国市场监管报》报道,特斯拉提供了车辆发生事故前一分钟的数据,并作出文字说明称,在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数据显示,车辆时速为118.5千米每小时。在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的2.7秒内,最大制动主缸压力仅为45.9bar,之后驾驶员加大踩下制动踏板的幅度,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92.7bar,紧接着前撞预警及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最大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140.7bar)并发挥了作用,减轻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后的1.8秒,系统记录了碰撞的发生。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速持续降低,发生碰撞前,车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时。
综上所述,车辆以较高速度行驶,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力度较轻,之后,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并发挥了作用,提升了制动力并减轻了碰撞的冲击力,制动系统均正常介入工作并降低了车速。
此外,在车辆发生事故前的30分钟内,驾驶员正常驾驶车辆,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的记录,同时车辆有多次超过100千米每小时和多次刹停的情况发生。
曲谱网曲谱网_:从地产到螺纹钢:韧性仍存 供应存变
热点栏目
来源:国投安信期货
:从地产到:韧性仍存,供应存变【点石成金】
一、地产周期“韧性”下的施工节奏展望
进入20201年Q1后,全球经济“繁华犹在”的特征仍然显著,主要驱动力之一来自于疫苗推广下全球疫情好转带来的复苏惯性的延续。在经济结构上也出现了受疫情抑制的消费服务部门滞后修复,而受到疫情期间政策刺激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也保持着惯性。也要看到的是,在去年底被给予厚望的美国对外政策也出现了边际上的变化,对于全球贸易和供应链体系修复的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国外和国内的政策结构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虽然总的流动性仍然是宽松的基调,但美国的经济政策向财政进一步倾斜,长端利率的抬升对全球市场有外溢效应。今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在正常化的过程中,结构上的“紧”和“松”并存。从国内一季度的数据来看,超预期和不及预期的成分参半,投资者分歧加大。就地产投资而言,施工整体仍然保持着“韧性”。在当前政策和经济数据释放相对复杂信号的阶段,如何理解房地产市场的“韧性”,并结合当下政策的主要矛盾进行展望?我们认为要从宏观的房地产调控变化、中观的房地产产业变化以及短周期下信用周期的运行等几个维度来综合分析。
1、长周期视角:转型期调控思路的转变带来的“韧性”
进入2018年之后,我国房地产已经走过了20年的商品房需求市场的大周期,且城镇化率已提升至60%以上,居民杠杆率也出现了显著的抬升,地产大周期更多地向存量阶段转换。这种转换是基于人口结构的转变和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诉求。转换的终极目标应该是经济总量中“新经济”占比的显著提升、财税制度中对于土地财政依赖的下降以及金融结构中直接融资占比的显著抬升,显然目前处于过渡早期。在这个时期,“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逐步成为转型期政策进行房地产调控的主要方式。
在2015年新开启的房地产小周期以前,房地产大周期尚处于增量时代,宏观的调控思路在于使用全国统一的调控政策,且调控的方式主要在于需求侧,或者说需求侧的“金融端”,通过针对购房者的“利率”或者“杠杆”工具进行统一调控,房地产小周期在这一阶段表现为大起大落的特质。在2016-2017一轮房地产“去库存”的小周期下,调控方式开始加入了供给侧的调控,或者说供给侧的“金融端”的调控,比如在地产小周期的景气高点推出“限售、限价”房,再比如针对房地产企业融资和针对金融机构给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的金融调控等。针对供给侧的调控让房地产企业的补库和去库的难度增加时间延长。且在“因城施侧”的背景下,调控在一二三四线城市逐步分化。因此,宏观层面来看,调控方式的转变是房地产小周期会呈现“分化”和“延长”的特质。

2、中观产业视角:地产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韧性”。
宏观层面的调控方式的转变带动了房地产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地产集中度的提升。任何一个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本质上都是行业内部的信用分层。在一个总的去宏观杠杆率或者稳杠杆率的框架下,房地产行业也呈现了这样的规律。这种集中度的提升实际上从16-17年基于房地产去库存和棚改货币化的一轮小周期的上行期就开始了。龙头企业由于拥有更好的信用条件,可以快速的加杠杆拿地,在房地产去库存的宏观政策导向下快速提高营收,形成了杠杆率和周转率的“双击”。而很多中小房企则面临着融资条件和传统销售模式的双重恶化,地产行业的销售集中度和拿地集中度出现了飙升。
而地产行业集中度的抬升对于地产小周期的韧性的意义在于,由于龙头企业外源融资和自我融资能力的提升,在限价的背景之下,地产企业增加“期房”的销售,将新开工到竣工的周期拉长,龙头企业在信用条件改善期的大量土地储备囤积可以有更长的时间周期消化,这在18-19宏观经济下行中地产周期的韧性中集中体现。进入19-20年之后,随着地产企业融资端的再度收紧,龙头的销售集中度仍然在提升,但是融资和拿地出现了分化,部分龙头房企在销售向好时开始主动缩表回笼资金。这体现了房地产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杠杆运行模式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由质龙头房企行为的转变利好顺周期波动的降低。
3、短期视角:信用扩张延续带来的“韧性”
对于房地产小周期的“韧性”而言,以上从宏观调控到中观产业变化,我们从“分化”和“延长”,这两个侧面来论证。从宏观流动性的总量角度来讲,19年以来由于先后面临着贸易战和新冠疫情的冲击,政策对冲下居民和企业的中长期贷款走强,信用周期向上。且在16-17房地产行业去库存后,整体的库存水平维持低位,因此基于逆周期调节的金融条件的改善助力了地产投资的强势。


从19-20年的总体宏观调控节奏来看,在经济运行状态由下行压力较大向企稳回升转变后,地产会再度成为政策收紧调控的对象。进入2020年下半年后,在需求端,针对市场快速反弹的一二线区域加码调控措施。在资金端,新的调控政策从房地产企业的降杠杆入手,三季度推出了 “三道红线”新规,四季度推出了贷款集中管理制度。这种收紧,从央行的角度来看,是政策在回归中性的过程中,逐步地向“防风险”进行切换,从财政的角度来看带来了明显的“紧缩效应”,从而经济在“内需”层面动能带来压力。
从2021年Q1地产的数据来看,虽有调控的持续加码,房地产的销售仍然偏强,这和居民部门长期贷款仍然延续强势对应,信用扩张带来的韧性尚未衰竭。地产新开工逐步受到了抑制,这和调控手段是从地产企业的融资端入手相关,地产企业开始加快施工推盘从而回笼资金,房地产投资整体也维持韧性。而融资环境偏紧下,前期企业拿地和土地成交放缓,新开工受到影响,因此在施工结构上来看,由新开工向竣工的转换正逐步展开。
4、地产施工的展望:由开工向竣工周期转换
对于地产施工而言,我们认为其应由前期的“供给端”和当期的“需求端”两部分共同影响。对于前者而言,新开工和半年前的土地成交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半年前左右的拿地决定了后期的开工节奏,如果当期的销售预期转差,则可能会给新开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竣工而言,同样受到的前期因素和当期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两年半之前的新开工会对于后期的竣工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当期的货币信用条件大幅波动或者疫情等让竣工周期延后等外生变量也会让竣工节奏受到影响。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我们认为2-3季度在结构上是开工周期向竣工周期转换的时间窗口,就2季度内部而言,新开工整体或是冲高回落,而施工在全年的延续性较好。

总体来看,今年中国经济结构应有房地产消费驱动向后疫情的消费服务驱动转换,投资端亦是由地产投资向制造业投资缓慢过渡。虽有“韧性”,但地产投资整体冲高后平稳回落应该是大势所趋,由开工周期向竣工周期的过渡符合这样的判断。另外,大宗商品应是今年预期收益和预期波动都最大的资产类别,对于钢材价格变化而言,相较于需求端,国际金融条件和围绕着“碳中和”带来的供给端的变化,将是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螺纹钢的短期需求仍强
我们再从建筑行业的短期需求状态来看,近期建筑业开工状态的确还是比较旺盛的。从产销基本同步的水泥行业数据来看,进入4月以来通用水泥的开工负荷率就超过了往年同期,并迅速冲高至近几年的开工峰值,这直接反映出当下建筑行业“小旺季”的火热。

至于需求占比达到5-10%的钢材出口,海外订单需求也持续表现较好。1-3月份我国共出口钢材1768万吨,与2019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欧美市场的螺纹钢价格也基本保持与我国螺纹钢价格同步上涨。因此在国内建筑行业开工火热,叠加出口持续强劲,为建筑钢材的需求带来提振。根据mysteel的周度样本数据,4月份以来全国螺纹钢的周度表观需求基本维持在450-460万吨的较好水平。但从季节性上来看,6-7月份南方将进入多雨天气,影响局部地区的建筑开工节奏,进而对螺纹钢需求产生一定的环比拖累。
三、螺纹钢的供应增长仍存变数
截至4月16日mysteel的样本数据,全国螺纹钢产量累计达到5085万吨,同比2020年增加了761万吨,折合同比增长了17.6%的幅度。而目前螺纹钢的吨钢毛利大概在1000元/吨左右,盈利颇丰。正是在这样一个高利润的刺激下,钢厂生产积极性颇高。再加上唐山限产影响的主要产品为板材和带钢,因此螺纹钢整体的供应不受太多政策影响,产量不断冲高。那么如何看待后市的螺纹钢供应变化呢?我们以下分别从长流程和短流程两个生产主体出发分析该问题,并还需要额外考虑粗钢压减政策的预期。
1、长流程钢材供应小幅回升
两会结束后,唐山市开展的减排攻坚行动对当地的钢铁生产的确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此前我们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到,3月份是减排攻坚月叠加Ⅱ级空气质量预警响应导致唐山地区高炉普遍限产幅度达到了50%左右。虽然4月份的政策要求上,对部分钢厂的高炉限产要求有所放松至30%,但也仅在上周,部分高炉才得以按照减排要求实现复产。

从mysteel的全国247家样本钢厂的日均铁水产量数据来看,上周日产水平也刚从231万吨/日回升至233万吨/日的水平,预计本周还将稍有抬升,但增产的主要产品为带钢。虽然邯郸及秦皇岛等市也传出钢铁减排限产的市场传闻,但我们核实当前两地并无执行限产动作。考虑到二季度全国各地还有近千万吨级别的高炉置换产能有待投产,因此长流程钢厂端预计仍能为后期螺纹钢供应提供小幅增长。
2、短流程钢材料将保持高位
短流程炼钢的主要产品是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其年产量能够占到全国总供应的一成左右。并且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短流程是长期政策导向的炼钢方式。但目前看来,短流程炼钢的利润却远不及长流程,这主要是由于废钢资源的紧缺所造成的结果。虽然今年我国自产废钢再加上进口废钢可能带来约2500万吨的供应增量,但还是难以弥补需求增量的缺口,因此导致废钢价格一直高于铁水成本。目前据我们测算,平电的短流程成本要比长流程高400元/吨左右;如果考虑进一步提产后的短流程进入峰电的成本区间,短流程炼螺纹钢的毛利预计在400元/吨不到的水平。

当然这对于短流程炼钢来说也是很不错的利润水平了,因此当前短流程钢厂的开工也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据鑫椤资讯的样本数据显示,上周135家独立电弧炉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了81.5%,已刷新了2018年以来的新高水平。按照这个钢材销售价格,利润上短流程电弧炉仍能进一步提产至满产,但考虑到废钢资源的确较紧张,因此预计短流程能够提供的螺纹钢产量增量也比较有限了,但肯定供应仍能维持高位。
3、全年粗钢压减预期仍存
当然,以上分析的都是从市场角度来看,长流程及短流程钢厂还能释放一些螺纹钢的供应增量。但从政策角度来看,在碳中和的导向下,工信部此前提出的全年粗钢压减任务,还是将对整个钢材市场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报,将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从10.53亿吨上调至10.65亿吨。由于工信部并未提及压减数量,在调整后的2020年粗钢产量基础上,我们按同比持平、压减1000万吨、压减2000万吨三种情况来预估任务执行的可能影响,评估结果如下表。
年度粗钢压减目标假设 | 4-12月粗钢产量压减任务 | 4-12月目标同比压减幅度 |
同比持平 | 79396万吨 | -3.0% |
同比压减1000万吨 | 78396万吨 | -4.2% |
同比压减2000万吨 | 77396万吨 | -5.4% |
由此可见,如果要严格执行全年粗钢压减任务,那么未来全国将面临着3%至5.4%的减产幅度有待完成。而螺纹钢后期的需求大概率还是保持着同比正增长的状态,那么严格执行粗钢压减就会给螺纹钢带来比较明显的供应缺口,只能通过出口回流来弥补该缺口。并且从结构上看,粗钢中的铁元素来自石和废钢,由于短流程更为节能环保,而长流程在铁粉烧结及高炉炼铁环节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因此压减粗钢产量将主要通过压低高炉产铁来实现目标。
所以最终总结来看,我们认为长期房地产投资的冲高回落是大概率事件,并由新开工周期进入竣工周期,韧性虽仍存,但对螺纹钢的需求拉动作用有限。供应仍将是今年螺纹钢的供需关键,本身长、短流程钢厂在高利润的刺激下仍有一定增量释放,但考虑到粗钢压减任务的预期,供应增量是否会扭转成缩减也未可知。从供应的政策扰动出发来看,螺纹钢和炼钢利润的强势应仍未结束。
国投安信期货
宏观金融组组长 李而实 投资咨询号Z0016176
黑色首席 曹颖 投资咨询号:Z0012043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趣快排SEO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曲谱网相关曲谱
- 音乐安卓版1120发布:智能煲机、智能曲谱等新功能QQ
- 洛奇GM音乐会搞笑登场谱新年欢乐颂
- 歌曲《一生所爱》吉他谱附带解读!
- 葫芦岛11岁男孩获赞“魔音小王子”捡辣条袋上歌曲简谱学习
- 抖音最火的爱情说说短语唯美好听怎么听都不会腻
- 山地垂直自然带知识总结(附18座山脉的垂直自然带谱)
- 拱北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熊振国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同谱全民健身曲共圆体育强国梦
- 收藏好慢慢听!!10首穿透灵魂的英文经典歌曲
- 小提琴演奏家宋晓晨跳楼自杀年仅38岁曝原因引人泪目!悲痛
- 《陈婧霏》:谱一曲仲夏的梦
- 刘涛蒋欣主演《欢乐颂东方卫视首次打造季播剧
- 「知青岁月」两只老虎
- 简朴是种半懂的痛从马云吃方便面咸菜可以知道
- 网易新闻
- 小小说:唱山歌的忧与乐
- 王正谱到张家口赛区检查
- 牢记4点轻松读谱不是梦!?学钢琴如何阅读钢琴乐谱
- 有没有比较好的记忆技巧??五线谱有最快的记忆方法吗
- 听来自星星的孩子为你弹奏爱的五线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