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搜集整理歌曲曲谱歌谱、简谱、吉它谱、钢琴谱!

肇庆非遗传承人丨他被称为“歌王”名不虚传!

流行类(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佚名2022-02-10 10:52

  一门手艺,一生坚守,中华精髓,非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载着中华文化深厚底蕴,肇庆本土的国家、省、市、县级非遗项目皓若星辰,在非遗传承人默默坚守之下愈发熠熠生辉。

  每一项非遗传承的背后,都镌刻着肇庆非遗传承人恒久的信念和让人肃然起敬的坚守。为进一步弘扬肇庆的非遗项目,多彩肇庆特推出“肇庆非遗传承人”栏目,展现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和信念。

  肇庆有一个“歌王”使几乎失传的四会民歌焕发生机再度传唱,畅享岭南,登上央视。。。。。。唱红全国!

  1996年退休后,投入到四会民歌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中,用6年时间走访乡村老人,收集到上百首经典民歌并逐字逐句抄成册子。

  每次听到隔壁村人唱山歌,我们不管唱得好不好,都大声吼出来。那时我们环境得天独厚,周围很多人唱山歌,大人也是听到隔壁村人唱了就斗着唱。直到现在,我仍然是最喜欢唱山歌,一唱歌就很开心。

  在肇庆地区话剧团时,有一次团里安排我写一首反映工农生产生活场景的歌曲,我和文化馆的人员联系当时的肇庆船运社,跟船从肇庆出发到梧州,深入体验他们的生活。这过程中,采访到一位姓许的船老大,他随口就唱起民歌,我就记录下来。创作时,觉得他唱这首很不错,就写了《西江船歌》,排练后效果相当好,成为了话剧团的保留节目。

  比如《争春牛》,是“土改”时期四会很多人唱的《唱春牛》,素材很好。改编时,他着重表现兄妹为了先是让牛下田抢春耕还是喂饱牛再慢慢下田而争吵的戏剧性,有情节波动,有生活趣味,很接地气,后来这首歌获得了2018年广佛肇清云韶原创作品展演活动银奖。

  《明日带你转涯家》《有歌唔唱呕烂肚》《三桂岭顶一棵松》《山歌无妹唱唔成》《龙岭放歌凤山和》,获得过第二届国际广东小曲王争霸赛金奖。

  ▲四会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李重明带领四会市文化馆编排的“四方水组合”参加2008年国际广东小曲王争霸赛。图片来源:四会市文化馆

  以前是搜集,这几年主要是参加演出、宣传,带动民歌进乡镇、进校园、进敬老院,举办了培训班,培养了迳口、罗源、黄田的民歌骨干,让他们当地有了教唱、组织节目演出的能力,这几个镇的民歌都唱得不错,也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唱了。学校也很重视民歌的传唱,有几所学校排课教唱我创作的《仁面仔》,邀请我去上课;四会市老干部大学成立了民歌传唱基地,我主要去教唱、组织演出。

  而有些人对四会民歌的热爱让李重明很感动。李重明去迳口演出,表演后有个年轻人找他,想跟他学唱民歌,现在一直保持联系。一次在外演出,小时候一起唱歌的伙伴认出了他,在他影响下又重新唱山歌了。还有一次在广宁演出,一位老人看完表演找到他,说这些山歌老人也会唱,原来老人小时候都在唱。老人说:“前几年想唱山歌,是躲屋内或者房间自己唱自己听,现在就大胆了,在村里唱也不会被人嘲笑。”

  以前有一套广东省民歌大全的书籍,是没有录入四会民歌的。李重明多次获奖后,经常演出的几首四会民歌都被这套书再版时收入,突破了零的记录。他表示:“四会民歌一直是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我搜集记录后,将以前经典的原生态的民歌搜集整理成一本书自己打印出来,让四会民歌有了自己的文字记载,今年这本书应该可以正式出版了。”

  社会发展到现在,民歌还是很有作用的,可以成为优秀的文化遗产。一个地方没了传统文化就没了根基,我们必须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我们的民歌,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要有人继承有人接班,一步步传承下去,我也初步物色了一批比较不错的接班人。四会政府很重视,今年还打算要为非遗传承人举行收徒的拜师仪式,我相信,大家一起努力,以后的传承会更好。

曲谱之家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hpppw.com 
本站歌谱来源于网友自行上传及网络转载,如涉及版权及隐私问题,请来信至 kavg8@hotmail.com,本站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