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搜集整理歌曲曲谱歌谱、简谱、吉它谱、钢琴谱!

钢琴家思维:中年人到底该如何去油腻?

流行类(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佚名2022-02-10 18:35

  昨天有一个老朋友跟我抱怨,说自己35岁了,头发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少、身体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差,肚子也是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大,最让人郁闷的是,不知道怎么搞的,到了这个年纪,是又懒又馋。白天忙活了一天,晚上吧,就想喝点小酒放松一下,喝着喝着小烧烤就吃上了,小炒菜也吃上了,这信誓旦旦的减肥计划,也只好放到明天再执行了。

  第二天早上一起来,看着镜子里那个脸上一层油光,肚子又撅出去两厘米的自己,是又后悔又无奈。他苦恼地跟我说:人到中年,到底该怎么才能够去油腻呢?

  听到这话,我当时就是一愣“像我一样不油腻?”难道我在他们眼里,不算是油腻?

  这还真是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也算是一个肥胖人士了,要不然我的外号怎么能叫大块头呢,对吧?

  虽然自从我立了年底之前减肥40斤的flga之后,已经成功瘦了10斤,但我自认为还是有点油腻的。怎么在他们眼里,我反倒成了学习的对象了呢?

  我发现,这个话题,我越和别人聊,我得到的反馈,就越是颠覆我对自己的认知。我身边的人,包括很多90后,00后的小朋友,好像还真不怎么觉得我“油腻”。

  我一看,不对了,这些人可全都是身材健硕、五官精致的大帅哥啊!他们怎么会被贴上“油腻”的标签呢?

  俞敏洪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油腻这件事,其实是一种心态,跟年龄性别都没有关系。不管你到了什么岁数,只要有了油腻心态,不管男女,无论胖瘦,那都叫油腻。

  罗胖给油腻下过一个更深层的定义,我还挺认同的,他说所谓油腻,就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种完成感和确定感,认为自己,成了。

  一种呢,认为自己这辈子算是混出头了,可以对年轻人指点江山了,甚至可以仗势欺人;

  这两种油腻,都指向了同一个底层逻辑,那就是:我这辈子到头了,以后的日子不会再有变化了,所以,努力无意,奋斗也可以就此停止了。

  因为中年人的心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危机感,那就是当财富达到一定水平,家庭结构趋于完善,事业发展也进入一个平台期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去想一件事“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这种停滞感让中年人感到恐慌,人生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责任越来越重,体能却越来越跟不上。再加上如果自己本来就没有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自我,就会非常在意外在的标签,害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魅力、害怕别人看不见自己的优秀,于是会有点刻意地展示自己,这种行为模式就多少带着点做作和浮夸,所以让人觉得油腻。

  由此得出,“停滞感”是产生“油腻”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论是男是女,是年轻或是年长,如果不能很好地渡过这种停滞感,就会变得油腻。

  思考到这里,我就明白了为什么我身边的人并不觉得我油腻,是因为我一直都没有停止学习,一直保持着人生未完成的状态,对目标有执着,对未来有好奇,对自己有期待。

  事实上这个思维模型是我在得到高研院里刚刚学到的,但是我发现,其中的方法,竟然暗合了我这几年来一直坚持的做事方式和思考方式。

  大家都知道,要想成为一个钢琴演奏家,最重要的,就是练习,尤其是在十五六岁之前,基本上是100%的汗水,零天赋。因为这个时候根本不需要天赋,你是在一个技术的积累期,只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地叠加式练习就可以了。你练10个钟头,别人练了12个小时,对不起,他一定比你弹得好,就这么简单,硬道理。

  没错,就是这个刻意练习,不过我今天要说的是刻意练习的升级版本,科学练习。

  很多钢琴家年纪轻轻一战成名,但到了20多岁就没有办法演奏了。就是因为小的时候不懂得科学的练习方法,把手指给练废了。

  而一个专业级别的钢琴演奏家的科学练习法,大致可以分为3个步骤,分别是:想象结果、明确指令、了解工具

  钢琴演奏家都有一个必备的能力,那就是在演出之前,会先在脑子里想象每一首曲子他想要传递什么样的效果,想要唤起观众怎样的感受。

  比如,阿根廷钢琴大师马尔塔·阿格里奇,在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时候,就希望传达给观众一种唯快不破的兴奋感,于是本来35分钟的曲子,她只用了30分钟就弹完了。

  而同一首曲子,要是交给克劳迪奥·阿劳这样的前辈大师,可能需要40分钟才能弹完,因为他认为,慢,才能让这首曲子发挥出真正的魅力。

  我20多岁的时候,是完全没有这一层思考的,都是眼前事眼前了,很少去想象同一件事,我做和别人做,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当然,也可能是20多岁的时候,我们都在给别人打工,事情的结果并不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我们做的只不过是事情的一部分,在看不到事情全貌的情况下,我们当然也就不会对结果负责。

  可是当我开始做自媒体之后,自己成了自己的老板,我就有了一种自觉,那就是每做一件事之前,都会去想,这件事,我到底要达到什么效果?

  比如,最开始我在头条写青云文,我很明确的知道,我的目的,就是通过青云的奖金赚钱,所以,我会去拆解青云范文的文稿,会去学习青云文必须的结构,结果就是,我光靠青云奖金,一个月就能收入一万多块。

  后来,我开始做视频,这个时候我的想法转变了,我希望把我自己读书、学习的的收获,分享给更多人,影响更多人。所以,我要求自己的视频内容必须有干货,有价值。于是我拒绝鸡汤文,也很少碰热点,正是因为我对结果想象,才有了现在的这些内容,从而反向筛选出了线几万粉丝。

  这种思维方式形成习惯以后,也间接影响了我的生活,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青春岁月,已经不适合年过30的我。现在的我,会看得更远,对爱情、婚姻、家庭,以及生活中的一切,都更有规划,并且明确的知道该如何执行落地。

  这种思维习惯的好处,就是会让我变得更从容,不会因为眼前的小事而焦虑,不会为一城一池的得失而烦恼,因为我心里,有一个清晰的大方向,大战率。

  刚才我们说,“停滞感”是产生“油腻”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之所以停滞,就是因为他们的心中已经没有了远方,没有了对未来的战略规划,或者是,即便有规划,也不知道该如何落地执行,最后成为了一纸空谈,成为在路边跟朋友撸串时,才敢提起的远大抱负。

  我们都知道,民间高手再厉害,只要碰到职业选手,哪怕是最差的职业选手,也会被打得落花流水。

  因为民间高手的玩法,都是下意识的反应,而真正的职业选手,会拿出他们明确指令后的反下意识动作进行对抗。

  就像是开车,普通人开得越好,越是下意识,听着歌、甚至聊着天都能把车开好,但是一个职业的赛车手,却从来不会用下意识开车,他们必须集中精力,要求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意识控制的,都是在有明确指令的情况下,才会做出的。

  钢琴演奏是分毫之争,一个音符的强弱变化都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但是,曲子练习的越熟练,就越是会产生下意识的指法,让音符缺少了最细微的表现力。

  所以,钢琴演奏家们会在自己平时训练的乐谱上,标记出很多明确的指令,比如在需要加强的音符上画一个拳头之类的,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每一次练习的时候,都会让自己摆脱下意识,完全通过指令来完成演奏。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信奉一句话,叫“熟能生巧”,也正是因为这就话,我犯过很多低级错误。我天真地以为,一件事你只要做得多了,你就是这件事的专家。可是要知道,马上摔死英雄汉,河里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人,你越是对一件事熟练,越是容易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最终导致彻底的失败。

  很多中年人焦虑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自己的领域做了十几年,工作早已经是轻车熟路,以为自己早就应该升职加薪做管理,甚至成为行业大拿到处讲课才对啊,可为什么,自己这样的老师傅却总是得不到重用呢?升职加薪为什么总是没有自己呢?

  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忽略了那些因为熟练而带来的下意识动作,出现很多细微的,不被自己察觉的失误,最终沦为了民间高手,而那些会在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给出具体的明确指令,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进入下意识行为的人,则成为了真正的职业选手。

  从此,人生旅程也分道扬镳,一个,朝着油腻而去,另一个,则与油腻背道而驰。

  你可能会说,当然是钢琴了,事实上,双手、身体的发力系统、琴凳、演奏环境,音乐厅、声场,都是钢琴演奏家们需要去了解的工具。

  举个例子,比如钢琴的琴凳,你有没有发现,几乎所有的钢琴演奏家,都只会坐凳子的1/4,故意让身体呈现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把重心落在演奏的双手上。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演奏的过程坐稳不是你的目的,随时进攻才是你的目的。

  和所有的竞技体育一样,无论是拳击、羽毛球还是网球,在开始进入到战斗状态的时候,都是身体前倾的,也就是随时要向对手发起攻击。所以他们不能在一个舒适的状态下、把重心放到偏后的位置,去面对钢琴。

  你看,一个不起眼的琴凳,都被钢琴演奏家们利用进来,作为演奏的一部分,这就是高手和业余的区别。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几乎很少有人会去研究自己的工具,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可以利用的工具是什么?

  电脑、相机、剪辑设备、平台规则,甚至是每一位粉丝的评论,都是我平时用来打磨内容的工具。

  这也是我的乐趣所在,随时寻找这份工作中,那些藏在细枝末节里的,未被发现的小惊喜,然后去攻克他,提高他,最终让我得以精进。

  很多中年朋友之所以迈向油腻,很大的原因,就是失去了发现工作和生活中,那些细微的美好的能力,他们的神经变得粗枝大叶,看不到也不愿意看到小惊喜,不满足于细微处精进的小幸福,他们希望追求更大的幸福,认为只有功成名就这种大幸福才能让自己真幸福。

  在我看来,幸福感是一种能力,如果你此刻、当下、立即就能够幸福,那么你就是幸福的,如果不能,你即使拥有了全世界,也不会感到幸福。

  生活是非常细腻的,只要真正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就能让生活的细腻,冲刷掉心灵的油腻。

  好,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我是贺翔说,关注我,下一期带给你更颠覆的思维模型。

曲谱之家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hpppw.com 
本站歌谱来源于网友自行上传及网络转载,如涉及版权及隐私问题,请来信至 kavg8@hotmail.com,本站会及时删除。